一、考试目的
民族音乐概论是民族音乐学学科的基础理论,此科目考试主要考察考生的音乐素养和掌握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基本知识的程度,了解考生运用民族音乐基本理论观察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本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民间音乐听记和民族民间音乐基本知识两个部分。民族民间音乐基本知识包括民歌与民间歌舞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四个方面。
【民歌与民间歌舞音乐】
(一)绪论
1.民歌的概念,民歌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着重了解各个历史时期民歌发展中具有重大影响的音乐事象)
2.民歌的基本特征。
3.民歌和其它民间音乐的关系(按我国民间音乐的四大类—— 民歌、曲艺、戏曲、民间器乐,说明民歌与其它三类的区别与联系)
4.民歌的美学意义(民歌以平朴、简洁、真实生动之特点取胜,具有人类社会中最自然、最单纯的艺术美)
(二)民歌的体裁
1.体裁概述:
(1) 体裁的概念,民歌体裁形成的原因。
(2) 民歌体裁特征的体现。
(3) 划分民歌体裁的方法。
2.号子:
(1) 号子的概念,号子的形成与发展。
(2) 号子的功用。
(3) 号子音乐的特征(分述号子的音乐基本表现方法、典型音乐性格、演唱、音乐形式——节奏、旋律发展方法、曲式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4) 号子的种类及各类号子例释。
3.山歌:
(1) 山歌的概念,山歌的形成与发展。
(2) 山歌的特征(分述山歌的音乐基本表现方法、典型音乐性格、演唱、音乐形式——节奏、旋法、曲式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3) 山歌的种类及各类山歌例释。
4.小调:
(1) 小调的概念,小调的形成与发展,小调流传的特点。
(2) 小调的特征(分述小调基本表现方法、音乐形式——节奏、旋法、曲式结构、衬词衬腔等方面的特征)
(3) 小调的种类及各类小调例释。
5.其它民歌体裁类型——舞歌、儿歌和摇儿歌、风俗歌的概念与特点。
6.我国多声部民歌的分布情况。
(三) 民歌的旋律
1.民歌旋律概述。
2.民歌词曲的结合关系:
(1) 陈述关系的一般规律。
(2) 表现关系的一般规律。
(3) 陈述关系和表现关系的结合特点。
(4) 衬词衬腔的应用。
3.民歌的节拍、节奏:
(1) 民歌节拍的形成及节拍的类型。
(2) 民歌节拍的特征及其表现意义。
(3) 民歌节奏的类型及运用。
4.民歌的调式:
(1) 民歌调式的形成与发展。
(2) 民歌调式的种类与色彩。
(3) 民歌调式的变换。
5.民歌旋律的发展方法:
(1) 音乐材料的统一、变化关系。
(2) 旋律相邻部分的连接方法,旋律高潮或高点的造成。
6.民歌的曲式结构——结构单位、结构形式与结构性质(在普遍了解各种结构形式的基础上,着重了解对应性结构、起承转合性结构的形态与特点)
【曲艺音乐】
(一)曲艺的概念。
(二) 曲艺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概述:
(1) 古代说唱艺术因素的出现。
(2) 说唱作为独立艺术形式的形成。
(3) 宋代,多种说唱形式出现——说唱艺术走向成熟。
(4) 元、明、清时期,说唱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三) 曲艺艺术的基本特征。
(四) 曲艺音乐的艺术特色。
(五) 曲艺音乐中说与唱的结合关系。
(六) 曲艺音乐唱腔的结构——联曲体、板腔体(或称板式变 化体、主曲体)
(七) 曲艺音乐唱腔的创腔规律及在创腔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八) 曲艺音乐的演唱与伴奏。
(九) 曲种的类别及代表性曲种例释(着重了解京韵大鼓、单弦、山东琴书、河南坠子、苏州弹词、四川清音、粤曲、南音、文场等曲种的基本概念及艺术特色)
【戏曲音乐】
(一)戏曲的概念。
(二) 我国戏曲的形成及发展历史:
(1) 我国戏曲的三个来源—— 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
(2) 戏曲作为独立艺术形式的形成,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两支戏曲声腔——北曲和南曲。
(3) 元杂剧的形成——戏曲发展进入了成熟时期。
(4) 元末明初传奇剧的迅速发展。
(5) 明代戏曲四大声腔的形成, 昆山腔、弋阳腔的艺术成就及它们在戏曲发展中的历史贡献。
(6) 梆子腔、皮黄腔的出现,京剧的形成——戏曲发展进入 了一个新时期,戏曲艺术进一步繁荣。
(三) 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四) 戏曲音乐的基本特点
(五) 戏曲声腔的结构——联曲体、板腔体、板腔体与联曲体结合的形式。
(六) 戏曲音乐的创作方式和创腔原则。
(七) 戏曲音乐的伴奏——文、武场的任务和功用。
(八) 戏曲声腔与剧种,剧种的类型及代表性剧种例释:
(1) 按声腔的来源归纳我国戏曲剧种的类型。
(2) 了解以下声腔、剧种的基本概念及艺术特色: 弋阳腔、
昆山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京剧、评剧、河北梆子、川剧、越剧、粤剧。
(九) 戏曲的脚色行当——脚色行当的含义、行当的类型。
【民族器乐】
(一)民族器乐沿革简况
1.我国民族乐器产生及发展历史简况:
(1) 乐器的起源——原始时期的乐器。
(2) 定音乐器的出现。
(3) 弹弦乐器的出现。
(4) 我国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三分损益法”的产生。
(5) 大型成套编组乐器的出现—— 曾侯乙编钟。
(6) 最早出现的擦弦乐器。马尾胡琴的产生及弓弦乐器的大量出现。
2.乐器的分类——我国古代的乐器分类法、近代的分类法、现代的分类法。
3.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历史简况:
(1) 先秦时期的器乐演奏形式。
(2)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器乐演奏形式。
(3) 隋唐时期的器乐演奏形式。
(4) 宋、元、明、清时期的嚣乐演奏形式。
4.我国民间器乐曲地方风格的几种构成因素。
(二) 我国民族器乐艺术
1.我国民间器乐曲的结构类型和特点。
2.民间器乐曲中变奏手法的方式和运用。
3.独奏音乐(着重了解笛、笙、二胡、筝、琵琶、古琴等几种主要独奏乐器的概况及其独奏音乐的艺术特色、流派、有重要影响的代表人物)
4.合奏音乐(了解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等民间合奏形式及其代表乐种的基本概念、艺术特色。其中重点了解以下乐种: 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潮州弦诗、福建南曲、冀中管乐、山西八大套、鲁西南鼓吹、辽南鼓吹、十番锣鼓、十番鼓、浙东锣鼓、潮州锣鼓、西安鼓乐)
三、试题类型
(一)民间音乐听记(五线谱、简谱均可)
(二) 名词解释
(三) 问答题
(四) 论述题。论述内容: 对民族音乐学学科的认识,针对我国民族音乐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事象、典型人物的音乐活动作评述,或就当前对传统音乐保护、传承与发展问题的思考。主要考察考生观察问题、概括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
四、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
1.闭卷,笔试。
2.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
五、推荐参考书目
1. 江明惇著.汉族民歌概论 [M]. 上 海 :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12.
2.袁静芳编著.民族器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03.
3.伍国栋编. 民族音乐学概论增订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01.
4.袁静芳编著.传统器乐与乐种论著综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05.
5.江明惇著.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06.
(以上试题类型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考试试卷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