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我的本科学校是浙江传媒学院,专业是广播电视编导。跨考。初试387分,英语一80,政治63,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13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114.
关于考研和择校
我在大二就萌发了考浙大mjc的想法,无奈一直不敢下定决心,因此也耽误了不少时间,直到18年的3月份,我才正式投入备考。我知道,考研并不是唯一的道路。但当我看到一段话 “年轻时并不知道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但一直清楚地知道我不要过什么样的生活。那些能预知的生活对我毫无吸引力,我要的不是成功,而是看到生命的奇迹”,我知道,我要考研,我要去浙大。 也就是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收拾好心情,走进图书馆,开启了漫长的考研之旅。宁静的心态是备考的基础,于是我屏蔽了微信动态,只留下二三好友和家人的朋友圈。我卸载了王者荣耀,删掉了娱乐app,让自己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
关于择校,我觉得首先一定要选自己喜欢的学校,这样在你备考路上才会更有动力去迎接各种挑战。当然,专业排名、研究方向以及报录比也是需要考虑的,这些在各个学校的官网上都可以查到。我的建议是尽快确立好目标院校,尽快投入到备考中,不要因为犹豫不决而耽误过多的复习时间。
关于作息安排
在3~6月,我因为本科的课程还很多,只有周二、周四和周末能保证6~8小时的学习时间。暑假开始时间就比较充足,每天保持大约10小时的学习时间。从11月开始,每天早上6点起床,走到自习室差不多7点正式开始学习。晚上回到住处,再看一看公众号的热点解析,12点睡觉。学习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但你花的每一分钟都应该利用好,保持高效率。考研最怕的是自我感动,有的人早上6点就坐在图书馆了,大家都觉得他很认真,其实他大部分时间在玩手机。我每个星期也会允许自己休息一下,睡个懒觉再起来学习或者跟朋友出去吃顿饭。心态崩溃的时候,我就直接丢下课本,去操场跑跑步或者是看场电影,调整好后再投入学习,这样效率也会更高。
关于研友
建议大家不要孤军奋战,找一个研友互相督促是最好的。我当时因为宿舍只有我一人考研,就和研友搬出去住了。在无数个难以起床的早晨,因为感到研友在等我,就不会给偷懒找借口啦~
【专业课备考篇】
专业课是考研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对于mjc这类要考两门专业课的专业来说~但是在备考之前,不妨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一个规划,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关于专业课的备考,我当时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3~7月:看参考书
这个阶段主要是看参考书。浙大mjc一共有9本参考书,其中《传播学》和《新闻学概论》是重点,是需要反复研读和吃透的。此外,可以结合郭庆光老师的《传播学教程》、陈力丹老师的《新闻理论十讲》以及李良荣老师的《新闻学概论》进行拓展阅读。因为浙大常常会考一些参考书上没有但却很经典的传播学理论,比如今年440考的第三人效果/第一人效果、创新扩散论。
《新闻编辑学》比较好读,可结合新闻传播业界和学界的前沿热点来学习。
《消息写作学》结合实务学习效果更佳。
《广播学导论》《电视新闻学》这两本书的知识点比较零碎,考题中出现的也是边边角角的知识,所以大家也要重视。
《现代广告学》第三、四、五部分是重点,其他部分简单浏览即可,历年无考点。
《中外公关经典案例解析》里面大部分都是案例,理解记忆。
《媒体融合》比较老旧,直接从书本里出题的可能性很小,主要是结合热点学习。
在看参考书的时候切忌为了看书而看书,应该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理解。比方说,在看“沉默的螺旋”时,你可以想到微博评论按点赞数由多到少排列,这就导致优势意见越来越强,追随优势意见的人也越来越多。
第一遍看书以熟悉书本为主,可以用幕布或xmind画画框架,后期背书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框架来背。
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要完全吃透书本的每个知识点,同时可以填充框架做一份自己的笔记。笔记是后期背书的主要依据,十分重要,因此做笔记千万不要大段大段地抄书,最好是精炼一点,加入自己的思考。我当时买了专业课第一的学姐的笔记和tb上一份主流的笔记,结合这两份,自己做了一份笔记。自己做笔记的过程其实也是夯实基础的一个过程,并且在后期背书的时候会对各个知识点更为熟悉。所以建议大家,即使买了学长学姐的笔记,也要做一份自己的笔记,可手写,但更推荐电子档,方便后期的补充和修改。
8~10月:整理热点专题 练习实务 看论文 背书
暑假是备考的黄金时间,在前期打好基础后,这个阶段可以开始结合新闻传播业界和学界的热点做专题总结了。大家可以多多关注新传考研的公众号,按板块进行分类整理。比如人工智能与新技术专题、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专题等等,每个专题下又可以分多个小点。我在整理热点专题的时候,结合了答题班上课的内容,每个专题下的内容比较全面。浙大颇爱考热点题,并且多以论述题的形式出现,分值很大。热点专题的整理务必重视。
除了业界和学界的热点外,新闻热点也是十分重要的,大家在看的时候可以链接相关的理论知识,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这对于后期的答题输出十分有益。比如说,你在看重庆公交坠江事故,就可以分析一下反转新闻的成因、影响和对策,那么在后期回答有关反转新闻的论述题时,你就可以加入重庆公交坠江事故的案例,让你的论述有理有据。
关于实务,跨考的盆友在该阶段可以练习起来了。练习实务建议大家找新闻专业的老师或学长学姐批改。同时,我还会看人民时评、新京报评论,把一些亮眼的论点记下来。
看论文也是备考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看论文首要关注的是报考院校的导师(如浙大的吴飞老师等)近期发表的论文,毕竟老师的研究方向极有可能就是今年的考题;再者就是学界业界的各位大佬的论文,比如陈力丹老师、刘海龙老师等等。读论文时可以遵循这样的步骤:用xmind或幕布画框架→记下论文的主要观点→学习论证方法和学术词汇。论文和热点专题一样,不需要背,理解记忆就好。
关于背书,我是在9月初开始的。第一遍背的很慢,但是后面会越来越快的。背书我觉得没什么窍门,理解记忆,然后反复反复地背,我当时制定了一个遗忘曲线表,每天会温习一下前面的内容再背新内容。确保自己在考前能背5遍以上就差不多了。
11月~考前:
这个阶段就是冲刺期啦。背书、整理热点专题、看论文还在继续。同时,我也开始训练答题。每两天给自己掐表模拟一道题,或简答或论述,答完就找相应的论文或公众号上的解析给自己批改。专业课的全真模拟特别特别重要!!!只有经过模拟,你才会发现时间真的很抢,字会写飞。所以针对自己的答题情况,要合理分配时间,尽量把字写工整。我在考前两星期进行了两次模拟。第一次,没写完。第二次,才勉勉强强写完。最后要保证简答题(300~400字)在10分钟左右写完,论述题(800~1000字)在30分钟左右写完。另外,答题的框架很重要,要分点、小标题。一个老师阅卷的时间很短,整齐的小标题以及工整的字迹是老师给分的重要依据。
最后我想说,当你勇敢地走出舒适区,决定踏上考研这条注定艰辛的路,你就已经很棒啦。“每当我在长久的挣扎之后鼓起勇气做某事时,总是在事后感到自由得多、快乐得多”愿你在考研路上收获一个全新的更好的自己。愿在明年此时收到你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