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祥旭考研官网欢迎您!


中传考研辅导: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0503J4)考研招生分析、参考书目、复试线、真题回忆、考研经验指南篇

lili / 2020-07-24

 一、院系及专业介绍

互联网信息(0503J4)

1.网络舆情方向:

网络舆情方向是我国首个网络舆情领域的硕士专业方向,顺应了社会对网络舆情分析、舆情调查等相关新兴职业的实际需要。本专业面向党政机关、媒体机构、企事业单位、舆情调查机构、社会团体等相关机构,培养素质全面、技术过硬的网络舆情相关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通过对学生的系统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媒介素养、互联网思维、政治素养、实证调查意识、学术研究能力和对舆论热点事件的捕捉分析能力。

本专业的毕业生发展空间广阔,各级互联网信息部门、党政机关、媒体机构、企事业单位、媒介调查机构、舆情监测机构、社会团体等都对网络舆情人才具有持续旺盛的需求。学生毕业后能胜任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测、分析、研判、预警和网络危机应对、舆情调查、网络舆论引导、网络信息发布、微博微信策划运营等相关工作。

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新闻学、传播学、舆论学、公共关系学、社会心理学、政治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及互联网研究、网民研究、舆情监测软件系统等新兴知识。在培养方法上,本专业要求理论学习、学术研究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创新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本专业的师资力量雄厚,指导教师团队近20人,既有本校网络舆情相关领域优秀专业教师,也延聘有主管机关领导、业界资深人士。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主干课程包括:新闻学概论、新闻业务通论、传播学概论、网络评论、舆论学、网络舆情导论、社会心理学、公共关系学、政治传播学、舆情调查与数据分析、网络舆情案例分析、网络信息安全概论、舆情监测分析软件应用、舆情研究报告写作等。除课程外,本专业还有制度化、规范化的专业实践环节,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到全国知名网络舆情机构进行专业实习;同时,学生也将参与到学校互联网信息研究院的网络舆情相关课题中进行实操训练。

2.网络与未来社会方向

网络与未来社会是一门立足于互联网发展趋势,以跨学科理论与方法来研究人类未来社会的前沿交叉性学科专业。要求学生在掌握一般社会科学方法和互联网发展史的基础上,通过深入体察网络行业实时生态环境,借助大数据分析等科学研究手段,探索互联网纷繁表象之下的本质规律,探寻互联网跨界融合与应用之道;通过对“未来媒体”、“智慧城市”、“未来教育”、“虚拟社会”等前沿领域的重点研究,全面探究人类社会的未来形态与发展走向。

其特色在于把计算机科学、传播学、未来学等学科理论充分结合,从全新的思维角度和理论框架对人类社会进行整体性研究。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能从跨学科师资以及项目实践中习得设计思维方法、项目研发经验以及理论创新能力。

本方向的专业复合性要求学生具有相对宽泛的知识基础以及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学生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以及项目实践;密切关注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及其相关理论与实践;深入关注互联网对未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技等领域的影响。

3.互联网治理方向

互联网治理方向主要面向互联网管理部门、新闻出版广电管理部门、党政新闻宣传部门及互联网治理相关媒体、企事业单位及社团等培养互联网治理领域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硕士毕业生能掌握互联网治理相关的理论及实务技巧等知识与能力,能够从事互联网治理等相关实务工作及管理工作。

本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传播学概论,网络传播概论,新闻学理论与实务,舆论学理论及实务,网络舆情导论,互联网治理导论,信息管理学概论,公共管理学,社会管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公共关系学,中外传媒发展史,媒体调查与受众分析,舆情调查与数据分析,网络媒体内容制作,“互联网+”趋势与相关技术应用,传媒英语,媒介经营与管理,网络媒体内容制作等。

在培养方法上,本专业要求理论学习、学术研究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创新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本专业的师资力量雄厚,指导教师团队近10人,既有本校互联网治理相关领域优秀专业教师,也延聘有主管机关领导、业界资深人士。

除课程外,本专业还有制度化、规范化的专业实践环节,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到全国一些互联网管理部门、新闻出版广电管理部门、党政新闻宣传部门等相关机构进行专业实习;同时,学生也将参与到学校互联网信息研究院的互联网治理的相关课题中进行实操训练。

4.社会化媒体方向:

社会化媒体方向是新媒体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现今流行的移动社交工具:微信、微博、facebook等都是社会化媒体重要的研究范畴,特别是在社会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从媒体融合溯源、传统媒体遇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等方面着手,对社会媒体传播的历史、理论、现状、方法对策进行深入的教学讲解,并有目的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方法训练和实践训练。

本方向研究生培养内容主要有:系统学习社会化媒体相关理论和核心知识点,熟练掌握社会化媒体的研究方法和舆论引导效果评估等手段,要求学生能够自主运用量化分析的研究方法,如内容分析、焦点小组座谈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系统思维能力、规划设计能力、团队创新能力。同时,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熟悉互联网和新兴媒体,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和交互设计技术,能够以新闻专业素养提炼数据洞察力,掌握一定的数据可视化和新媒体传播技术。本方向着重培养学生“媒体融合”、“新媒体”等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方法与实践和技能。

本方向旨在为社会化媒体应用研究领域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本方向毕业生发展空间广阔,特别是本方向紧贴我国媒体融合研究领域,适应不断发展的传统媒体产业和新兴媒体产业,属于应用型交叉学科人才。

5.视听新媒体方向:

顺应视听新媒体蓬勃发展和媒介融合的现实要求,我校依托新闻传播学科以及传统视听媒体的研究优势,整合资源,开设视听新媒体研究方向。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视听新媒体及其产业发展所涉及的前沿方向,侧重于从媒介融合的视角分析视听新媒体领域的问题,如:视听新媒体传播理论、视听新媒体产业研究、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与媒介融合、视听媒体内容生产、视听新媒体发展趋势、视听新媒体策划与运营、视听新媒体舆论引导、视听新媒体技术发展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我校与互联网业界和传统媒体的良好合作资源,拓展与深化视听新媒体的研究领域,为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研究保障。

本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敏锐的洞察力,精通视听新媒体业务技能,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跨媒体、跨学科、跨文化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储备一批高水平的视听新媒体创意人才。

二、招生情况(参考20年)

专业及方向:

0503J4互联网信息

01社会化媒体

02网络舆情

03视听新媒体

04互联网治理

05网络与未来社会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8新闻传播史论

④817互联网信息实务

招生人数:

2020年拟招收全日制14人,含7人推免。

三、21参考书目推荐

初试参考书目

708新闻传播史论

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

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

石磊:《新媒体概论》

袁军、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本)

李磊:《外国新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雷跃捷:《新闻理论》

雷跃捷:《媒介批评》

郭镇之:《当代广播电视学》

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2版)

《国际新闻界》(期刊)、《新闻大学》(期刊)、《现代传播》(期刊)

817互联网信息实务

1.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

2.段鹏:《传播效果研究——起源、发展与应用》

3.段鹏:《中国主流媒体融合创新研究》

4.彭兰:《网络传播概论》

5.宋凯:《社会化媒体:起源、发展与应用》

6.彭兰:《社会化媒体:理论与实践解析》

7.喻国明:《社交网络时代的舆情管理》

8.[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9.[美]克莱·舍基:《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10.[西]曼纽尔·喀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

11.[美]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12.[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

13.[美]凯文凯利:《失控》《科技想要什么》《必然》

14.[以]赫拉利:《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

复试参考书目

9205互联网信息传播

①《互联文化:社交媒体批判史》何塞·范·戴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②《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王来华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③《视听新媒体导论》郭小平北京大学出版社

④《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安德鲁·查德威克华夏出版社

⑤《第四次革命:人工智能如何重塑人类现实》卢西亚诺.弗洛里迪浙江人民出版社

⑥近三年新闻传播学CSSCI期刊

四、历年复试线

年份政治外语专业课总分

2020 52 52 78 377

2019 51 51 77 386

2018 55 55 83 345

五、20考研复试细则

复试内容

1.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考核(网络远程面试,时长不少于15分钟,百分制)

专业知识考核:以随机抽题方式,重点考核对报考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原专业笔试科目的部分内容将以面试问答形式进行考核。试题以综合性、开放性问题为主。

综合素质考核:结合考生提交的材料,根据考生的教育背景、本科成绩、科研或实践经历、个人陈述等,通过交流问答方式,对考生的思想品德、专业素养、创新潜质、事业心、责任感、团队协作、人文素养、举止、表达和礼仪等进行考查。

2.外语听说能力考核(网络远程面试,时长不少于5分钟,百分制)

以随机抽题或交流问答方式,考查考生的外语听力、口语能力。

考核语种与考生初试“外国语”单元语种相同(含“骨干”等专项计划)。

3.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

通过《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记录、考生提交的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等材料,以及在面试考核过程中与考生的交流,考查考生的现实表现,内容包括政治态度、理想信念、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不计入复试总成绩,但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4.加试内容

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考试方式为在线笔试方式,考试时间为30分钟。每个科目满分为100分,60分为及格线。加试成绩不计入复试总成绩,但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复试成绩计算

非工商管理硕士MBA、非公共管理硕士MPA的考生复试成绩计算方法:

复试成绩=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90%+外语听说能力10%

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的考生复试成绩计算方法:

复试成绩=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80%+政治理论10%+外语听说能力10%

复试成绩低于60分的,视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六、考研真题

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传播学考研真题708新闻传播史论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口语传播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地位

2、简述我国“四级办电视”制度的历史脉络

3、简述公共广播电视制度的主要特点以及各个国家的不同表现

4、简述不同媒介制度下的受众身份的内涵的异同

二、论述题(每题45分,共90分)

1、有学者称“新媒介的出现不会完全取代旧媒介”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请根据中外新闻传播历史进程进行分析。

2、我国新闻媒体和大众的舆论监督的路径有哪些?新媒体时代我国的舆论监督有哪些变化?

七、考研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初试科目《新闻传播史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及要求

初试科目《新闻传播史论》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中外新闻史、广播电视史论、新闻理论、新媒体概论和传播学概论等知识领域。中外新闻史考核内容包括中国和外国的新闻事业发展历程、规律、特征以及经验与教训。要求考生熟悉中国和外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整体脉络,熟练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新闻媒体及其他新闻机构、著名新闻工作者、重大新闻活动与新闻现象的历史概况,能对其进行客观、理性地分析与评价,并能借鉴中外新闻事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解决现实新闻工作中的问题。广播电视史论考核内容包括广播电视发展历史、主要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要求考生能运用历史视角对广电传播现象进行判断、分析和评价,能够在中外广播电视发展的对比参照中找到广播电视的基本理论与发展规律,并能运用历史经验对当前广播电视的发展状态与具体现象进行判断分析,并具有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广电传播问题的能力。新闻理论考核内容包括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新闻传播的一般规律。要求考生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深刻理解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规律、性质功能以及新闻自由调控,掌握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并且能够熟练运用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的新闻传播问题。新媒体概论主要考核内容包括新媒体的发展历程和形态、传播现象和传播规律、发展趋势以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要求学生具备新媒体发展前沿的基础知识、熟悉新媒体传播的基本规律和掌握新媒体研究的主要理论以及实际运用能力。传播学概论主要考察人类传播活动的演进;信息传播的形态、特点、过程、模式及规律;大众媒介与社会结构各个层面的互动关系等,为理解人类传播活动提供理论知识。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传播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传播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中外新闻史

1.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2.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

3.清末民初的中国报业发展

4.民国时期的新闻事业发展

5.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新闻事业发展

7.台湾、香港、澳门的新闻事业

8.外国新闻传播发展史

9.西方新闻传播发展史

10.世界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史

第二部分广播电视传播史论

1.广播媒介发展的历史脉络

2.广播黄金时期的标志及其重大事件的传播

3.电视媒介发展的历史脉络

4.电视全球传播的技术条件

5.电视传播史上的重大事件,知名节目及其影响

6.广播、电视产生的时代背景

7.中外广播界名人

8.中外电视界名人

9.国内外重要广播电视媒体、机构和组织

10.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进程

第三部分新闻理论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2.新闻敏感与政治敏感

3.新闻舆论导向

4.新闻舆论监督

5.新闻事业的性质与功能

6.媒体的社会责任

7.“新闻自由”的认知

8.新闻伦理与道德

9.新闻法治与法律法规

10.新闻传播出现的新问题

第四部分新媒体概论

1.新媒体的技术文化发展史

2.新闻传播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3.媒介融合的特征及其理论

4.移动媒体的现状与发展

5.新媒体传播环境与版权

6.新媒体新闻伦理

7.网络舆情

8.中国特色的新媒体理论构建

9.网络视频的发展进程

10.智能传播的发展进程

第五部分传播学概论

1.传播学史

2.传播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传播类型与模式

4.传播内容

5.传播功能

6.传播者与传播体制

7.传播媒介

8.受众

9.传播效果

10.传播研究的新领域

三、试题类型

主要题型包括简答题、论述题。

四、考试形式及时长

笔试,考试时长为3小时。

五、参考书目

不限参考书目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初试科目《互联网信息实务》考试大纲

一、总体要求

《互联网信息实务》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网

络舆情、社会化媒体、网络与未来社会、互联网治理、视听新媒体专业方向的硕

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互联网信息实务》考试主要考察考生对于互联网基本理论、实践、技术的

了解程度;考察考生在网络舆情、社会化媒体、网络与未来社会、互联网治理、

视听新媒体方面的业务技能及知识体系;考察考生对于当下网络舆论热点事件的

分析研判能力,对于互联网行业基本实务知识的掌握,对当下互联网跨界融合发

展、互联网社会影响等问题的分析能力,对当前自媒体、社交网络、网络社群、

未来影像等现象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同时,本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互联网技术与

应用的发展、媒介融合、新媒体传播、互联网受众等领域的理论研究、研究方法

等;要求考生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熟悉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研究方法,

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有对解决方案进行思考的能力。要求考生比

较系统地掌握融合媒体和社交媒体时代视听新媒体创作与传播的基础理论及相

关规律、大众传播理论,具备专业的视听语言思维和创作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

识进行具体的视听新媒体内容策划、创作和运营。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互联网信息理论

1.国内外互联网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2.互联网媒介的特性与传播过程

3.互联网的社会影响

4.网络虚拟社会

5.互联网受众研究

6.互联网信息政策与法规

7.媒体融合的概念、策略及前沿动态第二部分:社会化媒体

1.社会化媒体的的内涵及常见形态

2.社会化媒体的传播方式及特点

3.社会化媒体的发展趋势

4.网络动员与社会参与

5.网络社群与网络亚文化

第三部分:互联网舆情理论及舆情事件应对

1.网络舆论及网络舆情

2.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方法

3.网络舆论引导方式

4.网络舆情事件的调查分析方法

5.网络危机事件引导的内涵以及方法

第四部分:互联网治理

1.网络群体事件及网络极化现象特点及应对

2.网络谣言产生原因、治理方式

3.网络信息发布的内涵及方法

4.互联网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

5.网络平台治理相关政策法规

第五部分:视听新媒体理论与应用

1.网络(短)视频特点和传播规律

2.动画音视频特点和传播模式

3.网络音频的特点和传播规律

4.融合新闻的特点和传播规律

5.网络(短)视频现状、创作方法及传播机制

第六部分:互联网前沿理论与应用

1.智能媒体与未来影像

2.VR/AR/MR与新媒介

3.人工智能与新媒介

4.大数据分析方法与可视化5.5G发展与全媒体建设

三、考试基本题型

试卷结构:本科目满分150分,主要题型可能包含有:简答题、论述题、案

例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五、参考书目和拓展资料

1.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

2.段鹏:《传播效果研究——起源、发展与应用》

3.段鹏:《中国主流媒体融合创新研究》

4.彭兰:《网络传播概论》

5.宋凯:《社会化媒体:起源、发展与应用》

6.彭兰:《社会化媒体:理论与实践解析》

7.喻国明:《社交网络时代的舆情管理》

8.[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9.[美]克莱·舍基:《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10.[西]曼纽尔·喀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

11.[美]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12.[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

13.[美]凯文凯利:《失控》《科技想要什么》《必然》

14.[以]赫拉利:《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

本文由新祥旭考研独家整理!

 

全方位权威辅导,考研复试效率高

面授一对一
在线一对一
魔鬼集训营
咨询课程 预约登记

以效果为导向    以录取为目标

填写信息获取考研一对一试听名额
姓名:
电话:
报考学校及专业:
北清考研定制 985考研定制 211考研定制 学硕考研定制 专硕考研定制 北京考研私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