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吧,本科毕业于一所很普通的二本学校,工科。一战重大经管,总分356分,在复试的激烈的竞争中失利(主要原因是初试分数不高,没有竞争力。其次,作为跨专业考的学生,对于复试增加考试科目(由原来的两本变为7本),这绝对是致命的打击)。在失败面前,有非常难堪和窘迫的处境(学业失败,工作未定,感情也面临问题)。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再战,只是换了一个学校。中南作为985,211重点院校,且考试的信息做到了相对公开公平,这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二战390+,算不上高分,但还是满足了自己的预期—380+。下面我详细的说一下备战中南的情况吧。
数学,我基础不好,但最开始的时候没有意识到,以为期末考成绩还行考研问题也该不会很大。就因为这样一个观点,让我对数学的复习开始的很迟,且没有很重视。直到看完教材去看全书的时候,才发现曾经的观点是多么的偏离实际,别人看一遍全书2个月就可以了,但是我不行,我看了整整4个月。每天花很多时间,但是进度始终很缓慢。在面临进度很慢的时候,人都会着急,但是我知道看的快没有看懂还不如踏踏实实把一个知识点看懂。这样子收获可能还大一些。数学是需要看重三基,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方法。基本概念和公式是重中之重,所以课本是非常重要的工具书。从考研开始到结束,四本数学书都不能离手的。对着考研大纲把课本的相应内容看完,对应的习题最好用本子写下来。高数的极限是整个高数的基础,后面的很多内容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极限如果没有懂,花时间再看一遍也是可以的。线代我推荐用清华居余马的教材,这本书比浙大的那本书详细,脉络非常清晰,但难度大一些,课后习题的难度几乎跟考研的差不多了。这本书踏实看下来,线代的问题就不是很大了。概率论就用高教版,浙大老师编的那本.不建议在基础不牢的时候直接入手全书。把课本搞了一遍之后,才开始做全书了。全书上有理论和习题。建议自己去想和动手做,至少自己能在草稿纸上演算出答案,不要直接看注释。注释和题挨的很近,要逼迫自己去思考,不要被答案诱惑到哦,因为看答案总是比自己动手动脑写和想轻松,而且会有很强的盲目自信在里面,认为自己是会的,以为自己已经有像答案一样思维,其实不是这样的,不要被蒙蔽了,会看题不等于会做题。第一年我用的是李永乐的,第二年是陈文灯的。之所以换书,是因为我担心在继续看同一本书会对书中的习题有部分记忆,不利于思维的培养。只有接触不同风格的题和思维方式,才能让自己去思考。全书嘛,建议做上3遍吧,并非遍数越多越好,两遍还是稍微有点儿不够。全书看一遍的周期很长,做了后面可能会忘掉前面,这时候可以用660题去回忆部分知识点。看全书的速度会一遍比一遍快的,后一遍是前一遍的查漏补缺,记得逼迫自己去思考,不要每次都做重复功。冲刺的时候,主要是真题和全书。真题建议整套做,每一套题掐表做,上午八点半到十一点半。多次模拟会形成习惯,到考场也就更习惯一些。我两年时间安排的都不是很好,真题都只做了一遍。但是只要知识掌握到了,真题这个用于检测的工具,少几套问题应该也不会很大。再强调一点就是,课本很重要,不懂的题去查相应的理论,去全书上找相应的题型做训练。
英语,单词+真题+课外阅读。我去年考70分,还比较好的一个分数,但是我今年英语考得很不好,57分。反思良久,我觉得问题出在今年学习态度的问题上,骄兵必败。去年我阅读了大量的英语原版书,每天差不多都有半天在学习英语,要么看单词,要么做阅读,要么就是看课外的原版书籍。这使我对英语有了一定的感觉。我用的新东方的单词,正序版。很多同学用乱序版,我用惯了正序版的觉得也还行。我记单词只是纯粹看单词和词组,没有去看例句。没事的时候就看看,看的遍数多了也就记住了。听单词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张剑的黄皮书是市场上比较经典的,但是和真题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可以做了把错的题改过来,看哪儿错了,但思路还是和真题有写差别,不值得花很大的力气去分析出题思路。对于真题,我也是掐表按时做,分析时我参考了网上的“五遍六遍分析法”,这样做会很慢,但效果还可以,耐心的做下去吧。对于真题的认真分析,这就大概知道了出题方式和模式。今年我忽视了阅读的训练,没有专门买黄皮书来训练,也没有看多少原版书,只是记了单词和后期分析了一下真题。因为第一年已经做并分析了真题,其实我还是有一定的印象,很多答案都记得,分析起来也没有那么认真,最后的结果就是对于英语的感觉已经消失了。后期有认识到这个问题,但是补起来明显很困难。希望学弟学妹能够注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吧,方法固然重要,语感和能力才是根本啊。
专业课,考中南这该是一个重要的战略点。因为专业课120+的人占了绝大多数,这就说明中南大学商学院经济学不会为难我们。但是这并不是说专业课你就可以不认真复习了,而是说明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得分点。如果失分很多的话很可惜啊。我是跨专业考的,经济学零基础。刚开始是很吃力,但是看多了,慢慢想,也会理解过来的。我前前后后看过好几个版本的经济学,国内教材其实都差不多的,但是不同的教材的观点确实是能够帮助理解的。看教材当然要做后面的习题,习题会帮助我们找到重点和出题的方式,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有帮助。中南的真题很多都是考的书本上的基本理论,有部分也是课后习题。所以看完书把习题踏踏实实写一下是有必要的,就算最终考试没有原题,当练练手也是不错的。要知道最后考试的时间还是很紧张的,需要写的东西很多。中南的真题在打印店有卖,25块钱一本,有真题和练习题,没有答案。答案嘛,我认为可要可不要,基本理论掌握牢了,自己就能写了。况且还做了课后习题。实在不放心,你就把题反复做,然后再对比。专业课有时间还是多看几遍的好,每一遍的理解都会不同。看书时去把理论推一推,把图形画一画,答题的时候有图形解释起来会很方便,而且明确。
政治,在红宝书出来以后,买一本吧,开始的时候可以不用专门花时间去看,可以在看书烦和累的时候来打发时间,这样子既轻松又能学习东西。看书的时候带着兴趣去看吧,其实马哲还是很有道理的,了解毛邓三,历史也是比较有趣的,尽管可能达不到我们期望的那样客观。看第二遍书的时候也可以做肖1000题或者序列二。做题时候建议把答案写在草稿纸上,把错题做上记号,方便做第二遍。到后期会有序列三,这个是框架,对于理清知识点还是非常有帮助的。最后的任四,肖四之类的模拟题可以做做,但是对于背不背呢,我觉得没有必要。在整本书已经看了5遍左右的时候,分析政治真题的解答题已经足够了。单选和多选看红宝书也是比较好的选择,出题的内容,都是出自红宝书上的内容嘛。所以,红宝书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