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祥旭考研官网欢迎您!

预约报名

2019三跨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超详细学霸版考研经验

新祥旭吴老师 / 2019-08-10

 前言

本科专业会计学,院校是哈尔滨某不知名“211”“双一流”高校,三跨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初试成绩372。

3月20号晚上十点多看到拟录取名单,一下子喜极而泣。从18年3月至今,一年的勤勤恳恳终于换得了想要的结果,很幸运,也感慨万千。这一路靠着经验帖摸索过来,走过一些弯路,心境也几经变化,很感谢学姐学长们的帮助,希望能够仔仔细细写下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帮助学弟学妹们~

一、专业和择校经历

(一)为什么是新传

开始选择考研的专业,是2017年底。我知道自己数学不好,所以为了不冒险就选择了不考数学的专业。加上自身的性格爱好等因素,在几个专业里最后选择了新传。

(二)为什么选择上交

确定专业以后,考虑到这个专业的机会与潜力在北、上更多更大,而北京也许政治属性更多一点,上海自由感更多一点(个人体会而以hh),所以就决定去上海。在了解了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以后(比如:初试是不是有明确的参考书?考的题目对我来说难度如何?报录比?有哪些方向?等等),最终综合各种因素,看到:①上交前几年题目比较基础(通过一年专业课学习有可能弥补)(近几年风格有些不定,但仍然比较重视基础)②新媒体方向很厉害③top4院校不论资源还是平台都非常强④通过看大量经验帖,我认为学长学姐所做到的我可以做到。

(三)一些感受

结合我选择专业和院校的历程,以及所经历的这一年艰辛,我个人觉得有几个因素非常重要:

1、可能性分析。选择院校,甚至是决定要不要考研时,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和清醒的认知。以我为例,我知道自己数学不好、政治高中还不错、英语不错而且喜欢学,专业课可以通过一年赶上,对我决定了要做好的事也基本能够坚持下去。

2、坚持,坚持,坚持!

其实考完第一门专业课后我都想放弃了(真的写的很差…),出了考场就告诉室友我没戏了,但是下午还是坚持着写完了。初试成绩出来以前85%放弃希望,但是成绩排名竟然也不错(再次感谢老师们手下留情)。所以我的感受是,考研最难的不在于题目,而是坚持。

我想说的坚持不只是坚持到参加完考试,而是你能不能几百天如一日地保持热情、保证对效率的追求。一直到初试结束,我除了暑假回家一周睡了几天懒觉,基本没在七点后起床(中期以后基本六点到六点半了),晚上一般也都是待到图书馆闭馆(上半年每天晚上还会去操场跑步)。前半年其实还比较轻松一点,8月以后就逐渐加时了。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要晚睡早起过苦行僧一样的日子,毕竟个人情况不同,我每周也都会放松半天或者一天。这些习惯能够让我保持一种紧张感,不至于过于松懈,也能节省不少时间(当然我手机也没太少玩哈哈)。

3、目标和规划

“上海交通大学”这个目标,很高也很难,但是当我知道自己是有可能通过努力做到的时候,整个人是能够保持一种激情,也更有动力支撑自己的(毕竟要坚持近一年,我看到很多人中途放弃,所以明白要给自己足够的动力。)

另一个就是规划,在开始备考后,有时候经常会有大大小小的焦虑感,我觉得这是因为考研不像高考,没人再手把手为我们安排好该做什么,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探索。对我来说,做好长短期考研任务规划,是缓解焦虑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我把每一篇经验帖都看了很多遍,总结很多考上学长姐共性的部分,以及很多可借鉴的地方。宏观上从早中后期划分了各个阶段要完成哪些任务,之后把各个时期再细致化,去规划每个月每个周要完成什么,最后就是每一天要完成什么。

二、专业课

专业课的学习从18年3月寒假开始,大体划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3~5月:看专业课本1~2遍,看一些经典或者相关书籍,听各机构公开课、经验指导课

6~7月:整理专业课笔记

8月:继续补充专业课笔记,开始背专业课笔记,开始每周一篇评论

9月:继续背笔记,月底开始做真题

10月:背笔记,做真题,整理专题

11月:做、背重点真题,整理、记忆专题,整理、记忆时事填空

12月:整理、记忆专题,背时事

上面只是一个笼统的时间线,一些时间点和具体内容没法精确,其实也不用完全精确,只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参照。

(一)三跨的基础准备工作

作为三跨考生比较担心个人基础,所以想着入门的时候尽可能多看一些相关书籍,同时也多借鉴前人经验。所以我主要打基础的工作包括:

1、听各大机构的公开课,一般在晚上跑步、出行途中。

2、经典书籍阅读。看专业课本之余,我利用晚课、毛概等(不太需要投入)的时候读了一些其他书。

(二)专业课本怎么看?

专业课本到手后,用一两个月整体上先通读了一遍,一些觉得比较重要的地方也在书中写写划划。

每本书的重要性相信大家也都有了一个认识,我个人对参考书的认识和使用过程:

1、《传播学原理》

重中之重,务必学好。尤其要强调的是第八章,一定一定一定要牢牢记好学好!

书中某些地方可能讲的比较简单,但是一句一段话后面也许涵盖了更多内容。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一方面要勤于思考和联系;另一方面,某些地方看不懂时,可以多补充一些其它的原理类书籍来看。

2、《人际传播学》

很厚的一本书,我整体上看了一遍,其中重点章节(3、6、9章)看的比较仔细,其它的通读大概有个印象。人际传播这一块还是要好好看的,今年真题中也有考察。

3、《财经新闻》《新闻评论教程》《新闻采访方法论》《全能记者》

这几本讲的就是新闻学的知识了。前面三本读过2~3遍,最后一本没看,结合了之前买过的笔记综合整理的。方法依旧是通读、细读,列框架。

4、《新新媒介》

新新媒介、新媒体这些内容,在备考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不可能不涉及到,我也是为了简化任务量,没看书,只是根据经验帖把往年考过的那几道题(“新新媒介在大选中的作用”这道还是比较重要的)整理记忆了一下,加上平时的积累,基本就差不多了。

5、《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

没看…不过我认为,我初期看的那些书和这本书讲的内容是差不多的。

心得体会:

开始看课本的时候,还是那句话多读多想多联系,我当时有什么想法之类的都记在旁边,后来整理笔记的时候也补充进去。看过一两遍以后仍然记不住内容、抓不住重点也很正常。基本上我们都要经过“看书→整理笔记→背诵笔记→做题应用”的过程,不要奢求一蹴而就,踏踏实实做好各个阶段的工作,之后会越来越有经验的。

(三)笔记怎么做?怎么背?

笔记大概6月开始整理的吧(也有点记不清了),讲几个重要的方面:

1、《传播学原理》《人际传播学》

结合之前买的学姐的纸质版笔记,转成word,补充了上述基本原理书以及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等书籍,按照个人使用习惯整理的。

笔记里面把自己想到和积累的一些例子、热点、联系都加上,还有就是为了解决“到底哪些是重点”“这个知识点怎么考”的问题,参考一些经验后,把往年一些真题和答案也都放在对应的地方。

2、《财经新闻》《新闻评论教程》《新闻采访方法论》《全能记者》

新闻知识这一块,一开始学的时候也有点摸不着头脑。最开始先一本本整理的笔记,最后在整理专题的时候,看到之前学姐的纸质笔记上基本上是把这几本书整合起来的,就参考了这个方法。按照经验和个人习惯,整理成了名词解释、新闻理论、新闻业务三个文档,把几本书糅合到了一起,并且看了李良荣老师的《新闻学概论》、圣才那本大书中新闻学相关知识点等加以补充。

3、笔记的背诵

大部分学长姐似乎是8月以后开始背诵笔记,我也是为了心理上好受一些,加上怕后面要背的太多,所以提前到了7月底。方法基本还是遵照艾宾浩斯,每天早上到图书馆后背一部分,之后复习反复。

提示的几点:

①背诵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经常是背了忘忘了背,但是也不必灰心,因为绝大部分人都是如此,所以一定要坚持,最好还是规划好每个阶段背什么背多少。

②背笔记的时间可以适当提前,因为后面要记得东西实在太多,最后我每天背诵的时候都是头昏脑涨的,有时候效果也不太好。最好在开始没有记忆压力的时候把重要的内容(比如《原理》这本书)记牢,之后如果也头昏脑涨的话也不要强迫输入,适当放松一下大脑也许效果会更好。

③今年我的教训是,最后在考前无论如何还是要把最初的基础理论再走一遍。基础理论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由于18年出题偏向热点,所以19准备的时候我最后在热点方面下的功夫比较多,试卷拿到手后发现今年大部分又回归了基础,最开始背的很多内容都忘得差不多了,很多都是凭印象自我发挥的(…)所以现在开始直到考前,一定要把基础学好!

(四)评论怎么写

评论不会写也不用紧张,一个是多练习掌握基本的套路,另一个平时注意观察思考热点事件,最后考前各家公众号也会进行整合。我当时报了的评论批改(想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也好纠正)8月开始每周一篇,从信心满满到被批的体无完肤再到略有好转,也是流了不少泪…但是真的很感谢学长学姐的指导,尤其后来交大的学姐批改把我们批哭好多次hh,但是这个过程也确实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写评论的时候也格外认真严谨,学姐也会把大家的作业拿出来一起学习,分析事件和逻辑框架。

平时通过看公众号文章积累学习,我关注的几个:人民日报评论(个人认为这个是最好学最好用的)、新京报评论、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看到比较优秀的评论,可以学习好的观点和提出方法,整个评论的结构,分析多了以后,慢慢的一些方式可以套用在自己相关的评论里。

评论不用太过担心。

一方面,考试时间紧迫,能写出一篇有结构有观点的文章就很不容易了。我本人答题挺拖拉的,考试的评论写的真是一团乱字数还没够(真是对不起平日的练习)…估计评论扣了不少分,好在最后成绩也中规中矩。这里提醒答题拖拉的同学,平时写评论最好限时,考前可以手写几篇试一试。

另一方面,拿到没怎么准备过的题材不必担心,因为大家的情况都是一样的,字迹工整一些,尽可能完整地写上。就像19年的评论,上午的主题是“美国贸易战”,下午是“短视频”,大家考完以后集体吐槽…

但是平日的练习和总结是基础。平时的时候勤写,避免考试的时候手生(我中途有几周没写,之后就感觉手生了不少)。观点可以各抒己见,但最好不要太过偏激。我也担心过自己观点和大家一样怎么办之类的,但是这个不是关键,当你能写出一篇中规中矩的评论以后再考虑也不迟。

(五)专题怎么整理

又是让人头秃的一个话题==。笔记和专题是复习的两大法宝,笔记以课本基础为主,专题是学界业界当下研究热点。一开始不知道怎么整理专题,找了各家公众号取经,好歹有了个方向。我是把专题分成了几个大类,包括新媒介背景下的经典理论、媒介融合与传统媒体转型、受众与用户专题、新闻理论业务、新媒介技术(AI/VR/AR)、网络流行文化(网红、短视频、娘炮文化)、19年新热点舆论观,和其他一些比较重点常考的。

在划分板块上不用完全按照我的来,可以多看一些公众号的专题整理经验,取百家之长自己摸索一下。

在此延伸一下论文的问题。论文肯定要读,而且范围不局限于交大老师,学界大佬们的论文也最好也读一下。我当时把交大老师、学界大牛的论文都打印下来读的(推荐某宝网上打印很便宜),研究他们的论文,一方面学习学术化专业化的语言,另一方面学习大小标题和其他写作方式,同时他们的研究方向很可能就是出题的方向。

除此以外我的一点个人体会:

专题的整理我一开始先用了word,后来打印出来在上面勾画补充,最后答题时觉得自己记忆效果不好,就根据电子版专题、答题时的总结,手写了简化版的专题应试用。这一点也就是之前反复说的“结合个人情况”,如果发现这种方法不合适,就换另一种尝试,在反复试错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确实也很曲折,但是如果最终能取得更好的成果也就值得了。

(六)怎么练习答题

比较后悔答题开始的比较晚,总想着一切都准备的差不多了再开始,最后就拖到了9月中后旬。前期的积累最重要落到纸面上,这个输出的过程并不简单,我当时根据学姐经验,每天计时在白纸上手写答题(名词解释5分钟左右,简答20分钟左右,论述30~40分钟),题目就是交大往年真题。由于近年题目风格有变,名词解释我只练习了重要的,简答论述基本都有练了,最常考最重要的那些,比如媒介融合、媒介与选举、媒介素养、数据新闻等写了很多遍。后面做题有时并不全写,标题框架列一列,想一想案例,感觉重要的题目会多写一些。

完整的作答还离不开案例和名言引用。

1、案例很重要,论述绝对不能缺少案例。各家公众号都会推送热点案例,我把一些比较常用的都放在了专题后面,做题的时候也积累分类,至少保证考场上能不假思索找到常用的几个。

2、名言的话,热点案例、名人名言、各种素材整理成文档,我也都保存了打印了来看,就是背诵压力过大有时候记不好,但是的确很好很好!(所有推荐的都没广告费hh,都是个人使用体验)

3、背诵积累素材。除了上述材料,我19准备的时候把一些公众号的高质量推文打印下来背了。比如当时打印的领导人讲话等,真的好用。19题目中的“跨文化传播”,我也把其中的一条“国际传播”方面的改编扩展出来写上了。

其他经验体会:

1、关于报班的问题

个人觉得报班有几个好处:①督促自己赶快开始做题、好好答题②知道自己什么水平有什么不足。但这不是刚需,还是那句话根据自己需要来抉择。

2、答题和专题两方面相结合,互相补充。

3、从开始就计时做题,适用于本拖延症患者。平常做题保质保速,养成习惯,考场时间有限,基本就是有个大概框架后提笔作答,所以平日的积累和训练必不可少。

4、关于出题风格,近几年开始加入热点内容,我觉得这也是新传的必然趋势,但总的来说仍然是以基础为重。所以基础和拓展都需要准备到,最后还要回到基础上。

5、做完交大真题后,我之后又看了各大高校和交大风格类似的真题,作为补充拓展,因为其他院校真题中当下学界社会热点相关的很多。***的真题解析挺不错,一些总结点拨很有收获,因为看的有点晚了所以就找到电子版用的。

(七)时政怎么准备

时政也不用担心,作为新传考生,关心国内外热点是必修技能,上面说的“刘刘读报”也有早班车汇总,我一般路上也会听一听。时间紧迫的话不需要每天去扒人民日报早班车之类的,网上时政汇总网站很多。10月之后群里小伙伴自发组队,每人整理一个月的时政发到群里,我自己后来在此基础上汇总补充删减,打印下来反复看。时政按照今年情况,是准备到的都没怎么考,特朗普和金正恩的出生年份我真的……Anyway,该准备的那些还是要准备到,不会的大家也都一样。

 

课程顾问:吴老师

电话:18171195760

微信

全方位权威辅导,考研复试效率高

面授一对一
在线一对一
魔鬼集训营
咨询课程 预约登记

以效果为导向    以录取为目标

填写信息获取考研一对一试听名额
姓名:
电话:
报考学校及专业:
北清考研定制 985考研定制 211考研定制 学硕考研定制 专硕考研定制 北京考研私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