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一下,更多精彩等着你!
2020-2021年北京大学经济学考研择校、参考书、报录比、考研经验分享
北京大学作为经济学专业考研的热门院校,每年都会吸引众多考研儿为此拼搏,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在大家眼里都是可望不可即的,很多考生都是由于心态的问题才失败的。其实北大的经济学硕士虽然很难,但是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只要你足够的用心,就可以实现。北大每个学院考的都不一样。首先,你要确定考这个学校的研究生需要考哪些科目,然后咨询了解要考哪些教材,买到规定教材。其次,多了解这个专业的录取情况,例如:历届录取分数。这对你学习目标有帮助,也能帮助你适时改变学习策略。接着,了解历届试题,新祥旭考研辅导起步于北大,老师也会高分研究学长,帮你拿历届考题,建立学习计划。
光华管理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85年的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1994年正式更名。以“创造管理知识,培养商界领袖,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本科、学术型研究生、金融硕士、MBA、EMBA、MPAcc、高层管理教育等课程已获得国际权威认证。
2019年北大经济学招生计划以及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303数学三
④ 939经济学
考试科目: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303 数学三
④ 815 经济学理论
往年北大经济学考研情况:
2018年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考研情况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49)经济学
参考书目:
01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吴树青 中国经济出版社
0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雎国余 群众出版社
03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吴树青 中国经济出版社
04 政治经济学(吴树青顾问) 逄锦聚 高等教育出版社
05 政治经济学(全二册) 谷书堂 陕西人民出版
06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H.范里安上海三联出版社
07 微观经济学 张元鹏 中国经济出版社
08 宏观经济学 多恩布什 人民大学出版社
09 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 斯诺东商务印书馆
10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高鸿业 人民大学出版社
18复试线
经济学硕士复试分数线:北京大学 2018 年经济学门类基础分数线总分为 360 分,英语、政治不低于 55 分,数学、专业课不低于 90 分;我院经济学硕士复试分数线总分为371 分,英语、政治不低于 55 分,数学、专业课不低于 90 分。
金融硕士复试分数线:我院金融硕士复试分数线由学院根据招生名额自主划定,今年的复试分数线总分为 365 分,英语、政治不低于 60 分,数学、专业课不低于 90 分。
18复试录取情况
产业经济学有进入复试的,但未被录取。
复试:
外语听力(满分3分)、专业课面试。
复试成绩计算公式
复试成绩权重为30%,复试成绩采用百分制,60分及格。
录取
总成绩=初试成绩÷5×70%+复试成绩×30%+外语听力成绩
2018年国发院经济学考研情况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912经济学理论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指定了如下参考书:
(1)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格致出版社
(2)尼克尔森《微观经济学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北京大学出版社
(3)曼昆《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格致出版社
看书顺序依次为: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曼昆《宏观经济学》、尼克尔森《微观经济学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但是,事实上,单看上述教材,依然很难考一个高分数。强烈建议考生除了看上述教材,辅助多看看如下教材:
(1)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2)范里安《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上海三联书店
(3)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看前三章)
招生、录取情况
复试:
外语听力(满分3分)、专业课面试。
复试成绩计算公式
复试成绩权重为50%,复试成绩采用百分制。
录取
总成绩=初试总成绩/5*50%+面试成绩*50%+外语成绩(3分制)。
择校:
对于报考学校专业的选择,这几点值得注意:
1、尽量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这一点对报考学校专业之所以非常重要,一是由于这关系到自己将来的职业定向,二是直接关乎考研复习中的学习效果,从而关系到考研的成败。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报考的学校专业很喜欢,甚至将其看作自己快乐的源泉之一,那么其复习的效果可能就会好些,战至最后的可能性也就大些,成功的几率也就大一些。反之,如果一个人的选择出于无奈,甚至很厌恶自己的选择,那么在复习的过程中就很难提上劲来,那么很容易造成最终的失败!
2、对报考学校专业的了解(知彼)。生活在信息时代,信息成为一中重要的资源,它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报考学校专业的选择中,你对学校及其专业了解得越详细越准确,自己越容易做出准确的决定,相信这点大家不难理解!
3、对自己基本情况的认识,包括考研各科的基础水平、自身或家庭的经济状况等(知己)。例如,考经济管理类的研究生,学理工科的学生许多数学基础比较扎实,选择考数学的学校专业可能对自己比较有利;相对的,学文史的学生数学基础蛮薄弱,可以选择有的学校专业避开数学。当然,这些不应该绝对的看,你可能对自己的数学很有信心,即使你是学文史的,或者你考的学校不需要你考很高的分就能上,你也可以选择数学。就自身或家庭的经济状况而言,如果你考的学校专业非常有难度(如08年北大经院报录比约为30:1),你又非常想考上它,那么说不定你想考两年,那么你就要考虑自身或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否允许。这时你不妨做个简单的成本—效益分析,我觉得这个因素次要一些!
总之,对报考学校的选择,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如自己的兴趣爱好、对报考学校专业的认识和了解、对自己基本情况的认识等做出决定!值得一提的是,在决定报考学校的时候,我身边的亲朋好友几乎都反对我考北大,劝我考武汉的高校。尽管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善意的,但我知道自己喜欢北大,我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并坚持了下来。我希望朋友们能够勇敢的坚持自己的选择并为之而奋斗,你最终可能会发现那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专业课(国发院)考研经验
今年专业课风格有所变化,题量也增加了很多,到考试结束,我大概还有将近30分的题没做完,觉得无法及格,心灰意冷。结果最后阅卷放水了,感谢老师!所以今年国发院专业课的及格率也到了相当高的30%左右。
国发院的微观题型已经稳定,基本都是计算,并结合计算进行一点分析。所以75分你需要解决三到四道共15-17个小问的计算题。但我们发现今年的三道题,分别考了生产可能性边界、不完全竞争和外部性在排污市场的应用。除了不完全竞争(寡头垄断)每年必考,其他两个点都是近十年没怎么涉及到的,而且局部均衡、一般均衡、需求曲线、供给曲线、生产函数这些往年比较热门的点都没有考到(但其实也擦了点边)。
所以,微观复习要做到滴水不漏,范里安的每个模型、每个图都要仔细研究,尼科尔森的书上例题要自己做一遍。这里我来举个例子。17年最后一题(貌似光华17年最后一题也十分类似)来源于范里安“行业供给”一章的正文部分,16年第三题一问最后来源于范里安“消费者剩余”一章有关配给制的讨论部分。15年第一题来源于范里安“行业供给”一章的例子和国发院的20次作业题。这几道题都是大家当年觉得比较难的题。更多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此不做赘述。
今年宏观摒弃了往年巴罗、曼昆五五开的套路,75分全部是曼昆的题,明显更换了命题老师。这可能跟16年的宏观最后一题许多人得0分有关(满分39分)。新的老师明显更看重数学模型的应用,利用图形和计算解释经济现象,这样大家的复习策略可能需要有所改变。而且保不准明年风格又会变呢?所以大家要打好基础。
我的建议是,在你能搞懂搞透曼昆和巴罗两本教材之前,先不用看那些杂书。如果你能做到巴罗、曼昆的每个复习题和习题都能够基本回答出来,宏观应该没问题。尤其是一些角落里的知识点,比如贝弗里奇曲线、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你都看到了吗?切忌好高骛远,贪多求快。如果你的复习时间很充裕,那你需要看一些课外书。
因为新的命题老师,似乎在命题过程中借鉴了多恩布什的教材,像汇率超调的图示、“三元悖论”的提法(其实就是“不可能三角”,但曼昆和巴罗都没称其为“三元悖论”)……,需要我们有些额外的涉猎才会有所了解。比如,芬斯特拉的《国际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的《宏观经济学》、易纲的《货币银行学》……对大家梳理曼昆的知识点很有帮助。在复习过程中,新祥旭一对一辅导学姐的帮助下进行了修改整理,整理好了之后背了一遍。第二遍的时候把难题挑出来做出标记,第三遍的时候重点看。第三遍就是查漏补缺,课本不需要看的那么细致了,课后题都吃透,重点看第二遍标出来的难题,并做历年专业课真题,期间不间断的完善并背诵专业课笔记。
国发院(或者说北大经管类的大部分学院)在复试过程中比较看重初试排名,初试成绩排名高的考生和低的考生的复试标准是不同的。(比如光华去年招10个,初试排名前10的似乎只被刷了一个?)
复试不看学校本科出身。北大很多院的双非考生很少被录的原因是他们压根没有进入初试,或者说低分擦进复试线。
数学成绩极其重要,如果你考了个130分出头的数学成绩,老师会认为你数学底子很差。
老师潜意识里挺喜欢数学、物理背景跨考,并且初试分数不错的考生。
考北大的所有学生的成绩都是能在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到的,所以初试的公平性能够有一定的保证。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新祥旭经济学考研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