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研心路历程
大三参与智能机械臂研发时,我被 “机械 + 智能” 的融合魅力吸引,清华在该领域的顶尖资源 —— 顶尖导师团队、与华为大疆共建的实验室,让我坚定报考决心。
备考初期却遇难题:数学(一)的复变函数、概率论难度远超本科,首刷真题仅完成六成;819 机械设计基础的齿轮传动、轴承设计需结合工程实例,我因缺乏经验常卡壳。每日学习十小时却无明显进步,深夜刷题时曾怀疑自己能否考上。
备考第三个月,我调整策略:每天一小时梳理数学错题,标注错误类型并补学薄弱章节;专业课从教材例题入手,结合智能装备减速器设计等案例加深理解。10 月模考总分达标,但 819 机构创新设计题得分低、英语(一)翻译因专业词汇丢分。
为攻克难关,我早起半小时背机械专业英语,睡前分析清华导师智能装备论文;总结近十年 819 真题,提炼 “功能分析 — 方案构思 — 结构优化” 答题思路。最后一个月因疫情居家备考,我制定严格作息:早 7 点半至 11 点半攻数学与专业课,下午 2 点至 6 点学英语与政治,晚上复盘刷题。靠着对智能装备研发的憧憬,最终成功上岸。
二、公共课学习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7 月启动,注重 “理解 + 专业结合”。7-9 月用教材梳理马原、毛中特等模块框架,用思维导图标注考点逻辑;10-11 月刷真题选择题,回归教材纠错,总结 “理论 + 材料 + 意义” 的论述题模板,结合 “智能制造与高质量发展” 等机械热点;12 月聚焦 “双碳与机械节能” 等专题,通过模拟卷练速度。
英语(一):核心是 “词汇 + 真题”。用真题高频词表早晚各背 40 分钟,结合 “gear transmission” 等搭配记忆,每日积累 5 个机械专业词汇;8 月起精读二十年真题,分析长难句,总结阅读题型技巧;翻译专攻机械题材,拆分句式结合专业知识调整语序;提前 3 个月准备作文模板,积累 “智能制造” 素材,每周练 2 篇并修改。
数学(一):分三阶段突破。3-6 月通读教材,吃透多元函数积分、矩阵对角化等知识点,理解公式推导,每章做基础习题;7-9 月分模块刷真题,整理错题本标注错误原因;10-12 月按考试时间做套卷,分析考点与思路,总结机械振动、可靠性设计等高频应用场景,每日十分钟背自制公式手册。
三、专业课复习攻略
819 机械设计基础含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注重 “理论 + 工程应用”,智能装备相关考点占比高,分三阶段复习:
基础阶段(3-6 月):通读《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绘制、齿轮传动强度计算等核心知识点。每章画思维导图,如 “齿轮传动” 从类型、受力分析到智能装备应用形成链条;做教材习题,通过计算齿轮参数、绘制机构简图巩固基础,理解轴承寿命计算中参数的物理意义。
强化阶段(7-9 月):以真题为核心,分题型突破。计算题完整写步骤,确保符合清华阅卷标准;分析题结合工业机器人故障案例,按 “失效形式 — 原因 — 措施” 答题;设计题从 “功能 — 方案 — 结构 — 验证” 展开,融入机构创新方法。同时收集清华智能装备论文,提炼考点素材。
冲刺阶段(10-12 月):按考试时间模拟,训练答题速度。错题回归教材补漏,如重梳含虚约束机构的自由度计算;总结设计题融入传感器、伺服控制的技巧;背诵机械效率计算、“精密传动” 等术语,确保论述准确。
四、考研是否报班
考研报班因人而异,但优质辅导能少走弯路。我初期自学遇阻:数学(一)复变函数无思路,819 复习方向偏差。选择新祥旭考研全科定制辅导后,收获良多:
辅导老师按我 “数学弱、缺工程经验” 的基础,制定个性化计划;公共课老师针对性答疑,如讲解微分方程判断方法、批改英语作文;专业课直系学长分享清华阅卷标准与智能装备研究方向,指导 819 设计题技巧;班主任督学并疏导心态。
如今我在新祥旭担任该专业专业课辅导老师,可提供 819 真题讲解、作业批改、清华备考经验分享等一对一服务。考研需 “方法 + 坚持”,辅导是助力,唯有将建议转化为行动才能提升实力。
如有考研问题可以咨询 13671344286(微信同号),新祥旭考研咨询师将热情专业的解答您的考研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