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清华大学深研院会计专业硕士考研报考指南、考研经验、复试内容要求等汇总
一、院系专业介绍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是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基础上拓展建立的。2001年创建的深圳研究生院在探索高等教育改革、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许多积极的贡献;2014年设立的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在高水平深度国际合作办学方面探索了有益的经验,为国际研究生院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部署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大湾区要“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深圳确立了建设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球新兴科技与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和策源地,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为服务国家需求、助力区域发展,2016年11月4日,清华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18年11月6日,教育部批复成立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并赋予国际研究生院充分利用深圳的区位优势和科技创新理念,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使命。2018年12月1日,市校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启新篇章。2019年3月29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正式揭牌。
二、初试考试科目
①199 管理类综合能力
②204 英语(二)
三、复试分数线
年份 |
专业名称(研究方向名称) |
政治理论 |
外国语 |
业务课一 |
业务课二 |
总分 |
2024 |
会计(高级财务管理与大数据硕士项目) |
外国语52,综合104 |
201 |
|||
2022 |
会计(清华大学高级财务管理与大数据硕士项目) |
外语50,综合100 |
193 |
四、复试内容
2024 年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会计(清华大学高级财务管理与大数据硕士项目)硕士生复试录取实施细则
1. 各专业(项目)考生入围复试分数线
备注:
清华大学高级财务管理与大数据硕士项目入围复试的条件为下列两类之一:
第一类:获得条件录取资格的考生,联考成绩达到国家线,可获得复试资格,参加复试政治
考试。
第二类: 如果进入复试的第一类考生人数不超过招生名额,则获得条件录取递补资格的考生,
达到清华大学高级财务管理与大数据硕士项目 B 类考生线(清华线),按联考成绩排序,依
次递补,获得复试资格,参加复试政治考试。
2. 总成绩计算办法和排序规则
(1) 所有拟录取考生都必须经过复试。
(2) 总成绩计算方式:初试成绩加复试成绩即为考生的总成绩,满分为 600。复试笔试
成绩、面试成绩满分均为 100 分。
总成绩(满分 600)=初试成绩(满分 300)+复试成绩(满分 300)
复试成绩=复试第一部分(满分 100)×0.9+复试第二部分(满分 100)×2.1
(复试第一部分是在提前批已经完成的专业课笔试,复试第二部分是在提前批已经完成的面试)
(3) 清华大学高级财务管理与大数据硕士项目预录取:
如果通过国家线的条件录取资格考生人数不超过招生名额,则第一类复试考生,政治考试合格,可获得预录取资格;第二类复试考生,政治考试合格,根据剩余录取名额,按照联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依次递补,获得预录取资格。递补资格考生若联考成绩并列,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按照提前批考核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
如果通过国家线的条件录取资格考生人数超过招生名额,则第一类复试考生,政治考试合格,按照提前批考核成绩和联考成绩总分加权法排序,从高到低依次录取。
(4) 复试中,面试成绩小于 60 分者;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不合格者,视为复试不合格,均不予录取。
(5) 凡未进行资格审查或资格审查未通过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
3. 组织形式:
资格审查和政治复试考核形式:线下考核
4. 缴纳复试费
考生必须在参加复试前通过我校研究生申请服务系统完成复试费缴费,费用标准为 100元。缴费后因各种原因未参加复试者,已支付的复试费不退。
5. 考生资格审查注意事项
未进行资格审查或资格审查未通过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
(1)考生在 2024 年 3 月 27 日(周三)24 时前以电子文档形式提交以下资料,发至邮箱mpacc@sem.tsinghua.edu.cn
A.有效二代居民身份证(必须在有效期内);
B.学历学位证书;
C.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扫描件(加盖档案单位红章)
D.考生诚信承诺书
E.考生中文自述(约 1000 字左右,包括政治表现、外语水平、个人介绍和职业规划,文件命名为考生编号-姓名)
注:若报考学位是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国家或地区获得的,须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办理认证手续,并提交《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一份。
(2) 资格审查时需展示以下材料:
A.联考初试准考证;
B.有效二代居民身份证件原件(必须在有效期内);
C.学历学位证书原件;
6. 复试安排
(1) 资格审查:
时间:3 月 30 日(周六)
(2) 政治复试安排:
⚫ 考核方式:线下闭卷笔试
⚫ 时间:3 月 30 日(周六)
⚫ 地点: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考查内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作的报告
7. 复试考核注意事项:
(1) 考生参加复试前务必登录清华大学研招网(http://yz.tsinghua.edu.cn)“政策法规”栏目提前学习《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保证对复试相关政策法规充分知情了解。
(2) 凡弄虚作假、违反考试相关规定和纪律、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考生,我校将取消录取资格,并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考生须承诺学历、学位证书、个人及其它报考信息的真实性,存在学术道德、专业伦理、诚实守信等方面问题者,一经查实,取消考试、录取或学习资格。
(3) 我校及相关招生院系以研招信息平台、网站、电话、电子邮件、短信等方式公开或发送给考生的相关信息、文件和消息,均视为送达,因考生个人疏忽等原因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4) 我校将在新生入学后 3 个月内,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对所有考生进行全面复查。复查不合格的,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5) 未尽事宜参见《清华大学 2024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办法》及学校相关招生规定。
(6) 公示期:十个工作日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10-62786773/62789623
邮箱地址:mpacc@sem.tsinghua.edu.cn
五、初试科目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
管理类综合能力199(科目代码为199)是针对管理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一门综合科目。以下是一些推荐的参考书目:
《全国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指南》,由全国专业学位联考辅导用书编写组编著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归类解析及知识点清单(写作分册)》,由刘岩编著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归类解析及知识点清单(逻辑分册)》,由李雪编著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归类解析及知识点清单(数学分册)》,由童武编著
《MBA、MPAcc联考同步复习指导系列:数学分册》,由袁进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MBA、MPA、MPAcc联考综合能力数学高分指南》,由陈剑主编,北航出版社出版
《MBA、MPA、MPAcc联考数学历年真题名家详解》,由陈剑主编,北航出版社出版
《海滨逻辑:考点精讲》,由胡海滨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2025版联考机工版MBA/MPA/MPAcc逻辑精点》(基础篇+强化篇),由赵鑫全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逻辑分册》,由孙勇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MBA、MPA、MPAcc联考综合能力写作高分指南》,由陈君华编著,北航出版社出版
《2025版专硕联考机工版MBA/MPA/MPAcc写作分册》,由赵鑫全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以上书目涵盖了管理类综合能力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学、逻辑和写作三个部分。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备考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考书进行复习。同时,考生也可以结合历年的考试真题进行练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考试内容。
六、复习经验
1、零基础复习阶段(6月前)
本阶段根据考研科目,选择适当的参考教材,有目的地把教材过一遍,全面熟悉教材,适当扩展知识面,熟悉专业课各科的经典教材。这个期间非常痛苦,要尽量避免钻牛角尖,遇到实在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先跳过去,要把握全局。系统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如果有需要可以报一个一对一的辅导班,新祥旭考研专注于一对一辅导,安排的辅导老师都是目标院校专业的高分研究生。
2、基础复习阶段(6-8月)
本阶段要求考生熟读教材,攻克重难点,全面掌握每本教材的知识点,结合真题找出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有相配套的专业课知识点笔记,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同时多练习相关参考书目课后习题、习题册,提高自己快速解答能力,熟悉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考研一对一辅导咨询:一八一凌衣叁刘衣物三期。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
3、强化提高阶段(9月-11月)
本阶段要求考生将知识积累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动手做真题,形成答题模式,做完的真题可以请考上目标院校的师兄、师姐帮忙批改,注意遗漏的知识点和答题模式;总结并熟记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