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公共卫生专业2026年考研必看参考书目、考研形势、真题解析、专业课经验、复试规则、录取名单等汇总
一、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53卫生综合
二、考研形势分析、专业课真题解析、参考书目
(1)整体科目题型变化不大,题型稳定,但考试总体难度在上升。选择题更注重细节内容的考查,简答题和论述题考查未出现超纲的内容。清华注重英文的考查,有英文题目中文做题的题型,需要在备考过程中综合提升自身对于专业英语的敏感度。考生不但要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较强的热点关注和逻辑思维能力。
(2)流行病学部分(占比40%):注重对于细节内容的考察,整体难度与去年真题难度持平;考试重点和考纲一致;述题考察难度较大。从考试范围来看,考试内容覆盖主要为第2、4、5、7、8、11、14章,其中主要以第2章和第11章为考察重点章节。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导论(占比40%):整体难度比去年真题提升,考察的形式更加细节。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健康中国、新医改等均有所考察。交叉学科(占比20%):从考试范围来看,考察的较为灵活。选择题考察到了营养相关知识点。
(3)1)《流行病学(第九版)》(沈洪兵、齐秀英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导论》(李立明、叶冬青、毛宗福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3)《流行病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4)《卫生事业管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梁万年。
三、专业课复习规划建议
第一阶段(8月—9月)
1.复习目标:抓住主干,建立知识体系,夯实基础,完成一轮的背诵复习、形成自己的复习笔记。
2.专业课基础:
8月重点:进行参考书目阅读,梳理课本,促进理解,结合习题整理出每个章节的复习重点;
9月重点:基本浏览完一遍教材后,进入背诵阶段。9月底前背诵完成流病和公卫的二轮背诵。
第二阶段(10月—11月)
1.复习目标:建立答题技巧,同一轮复习一样,以记忆知识点为主,同时多做题,多总结错题。
2.专业课强化
10月:考纲第三部分论文阅读及分析,进行第三部分考点整理和背诵;
11月:掌握社会热点及清华出题偏好。训练答题方法,从不同题型入手分析,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进行答题技巧训练。
第三阶段:(12月—考试)
1.复习目标:冲刺训练,保持良好心态,心中有数。
2.专业课冲刺:12月份模拟答题、强化输出。
四、近几年复试分数线情况一览
2024年:总分304、政治45、英语45、专业课155
2023年:总分315、政治45、英语45、专业课190
2022年:总分375、政治55、英语55、专业课185
2021年:总分300、政治45、英语45、专业课130
五、复试基本内容和录取规则
1.总成绩计算办法和排序规则成绩核算:
a.总成绩中初试成绩占50%,复试笔试成绩占5%,复试面试成绩占45%。
b.总成绩=初试总成绩(满分500)+复试笔试成绩(满分100)×0.5+复试面试成绩(满分100)×4.5。
c.复试面试成绩取现场所有评委评分的平均数。录取排序:总成绩满分为1000分,面试小组对参加复试的考生按初试和复试总成绩进行排序,并按总成绩从高到底依次录取。注意事项:面试成绩小于60分者或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不合格者视为复试不合格,将不予录取。
2.组织形式:现场复试所有考生采用线下现场综合考核的方式进行。
3.缴纳复试费
考生必须在参加复试前通过我校研究生申请服务系统完成复试费缴费,费用标准为100元。缴费后因各种原因未参加复试者,已支付的复试费不退。
4.考生资格审查注意事项
考生应确保在2023年3月22日(周三)17:00之前,将以下材料上传至清华大学研究生申请服务系统https://yzbm.tsinghua.edu.cn/
a.中英文简历(各不超过1页,合并成1个pdf文件);
b.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必须在有效期内);
c.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本科生提供学生证);
d.考生自述(包括政治表现、外语水平、业务和科研能力、研究计划等不超过1页pdf文件);
e.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加盖档案单位红章)。
f.考生诚信承诺书(考生本人签名)资格审查不合格者,不得参加复试。
请携带初试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学历学位原件(应届本科毕业生带学生证)备查。
5.复试安排复试笔试:
a.时间:2023年3月25日(周六)9:00-11:00
b.地点:清华大学明理楼321教室
c.说明:由公共卫生复试工作小组组织本专业考试。复试笔试分值100分。该环节约为120分钟。考生隔位就坐,自备计算器、草稿纸和黑色中性笔。考生应提前30分钟抵达指定地点候考。
复试面试:
a.时间:2023年3月26日(周日)8:00-18:00
b.地点:清华大学明理楼428D会议室
c.说明:面试工作小组成员分别按满分100分当场给出面试成绩,取平均分为最终面试成绩。每位考生面试时间一般为20分钟。考生面试次序按照随机原则。考生应提前30分钟抵达指定地点候考。
6.复试考核注意事项:
(1)面试专家小组对参加复试的考生按初试和复试总成绩进行排序,并按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
(2)面试前考生候场时核查考生的准考证和身份证件。
(3)面试考核内容包括:教育背景、科研经历、思想状况、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思维的敏锐性、专业基础知识、相关实践能力以及总体评价等内容,全面、综合地考核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4)英语听力与口语测试:在面试过程中进行,以回答英文提问的方式考核,主要考核专业英语听说能力。
六、录取情况(2024年)
七、清华大学2025年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卫生综合(代码353)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公共卫生(占比1/3)
公共卫生是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来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身心健康和效率的综合性领域性学科。有组织的社会努力包括改善环境卫生状况、控制传染病、教育公众、组织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有效的社会机制等。公共卫生基于预防原则和群体视角,探索健康、疾病、危险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及各种干预措施等相关问题。主要参考书目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导论》(李立明,叶冬青,毛宗福 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和《社会医学(第5版)》(李鲁 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一、 公共卫生与健康的定义
了解公共卫生的发展历史,掌握公共卫生的定义及其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的联系与异同,理解健康的内涵与外延,掌握测量人群健康水平的基本维度和指标(如人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疾病负担等),了解公共卫生与健康的伦理原则。
二、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熟悉中国疾病负担的基本情况,了解全球高、中、低收入国家感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负担情况。掌握疾病的三级预防概念及原则,了解感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因、主要危险因素、预防与控制措施、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三、医疗卫生体系、政策与经济
熟悉医疗卫生体系的定义、构成模块与分析框架;能够运用分析框架简单解读、比较代表性高收入国家(例如英国、美国、德国、新加坡等)以及中低收入国家的医疗卫生体系特征;了解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演变,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筹资与支付方式,以及以人为本的整合型医疗;熟悉健康中国2030战略和医疗卫生政策分析的经典模型。
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
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熟悉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特征。思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足之处。了解公共卫生法的基本原则,熟悉我国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律制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了解国际公共卫生法律制度。熟悉《国际卫生条例(2005)》,了解缔约国应当满足的核心能力要求,了解确定“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程序和判断标准。
五、全球健康
掌握全球健康的定义及其多学科、跨学科特征、 “千年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熟悉公共卫生和健康直接相关的目标;了解全球资源分配所面临的困境,探索在应对资源分配问题时的决策思路;了解卫生援助内涵,思考卫生援助为何是一把“双刃剑”;了解卫生援助的成效评估方法与技术。
六、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掌握行为危险因素的定义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了解可以改变人的行为的有关因素。掌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和主要措施,能够针对当前存在的困难和不足提出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与统计(占比1/3)
流行病学是公共卫生与健康领域的核心学科,是探索疾病和健康的影响因素、开展疾病防控和健康促进、制定卫生健康政策的重要方法。统计学作为数据分析的核心工具,贯穿于流行病学研究的各个阶段,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到推断和结论。本科目将主要考查流行病学涵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主要研究方法、以及重点应用场景,同时注重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及其在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等领域的应用。主要参考书目为《流行病学(第9版)》(沈洪兵、齐秀英 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和《卫生统计学(第8版)》(李晓松 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A. 流行病学
一、流行病学绪论
掌握流行病学定义、研究对象、观察性研究方法、实验性研究方法。了解流行病学在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特点、探讨疾病的病因和影响因素、评价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防治措施的效果、揭示疾病自然史、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以及卫生决策与评价中的应用。
二、疾病的分布
掌握疾病分布的常用测量指标(率和比、发病指标、死亡指标)、疾病流行强度(散发、流行、暴发)、以及疾病的“三间”分布(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了解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及方法。
三、病因与病因推断
掌握病因的概念、因果关系推断的基本标准。了解病因的分类及研究方法。
四、描述性研究
掌握描述性研究的概念、特点和种类;掌握现况研究的概念、目的、种类(包括普查的概念、目的、优缺点;抽样调查的概念、抽样方法、抽样误差)、常见偏倚及控制、优点和局限性。了解生态学研究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优点和局限性。
五、病例对照研究
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常见研究类型、研究设计与实施(包括确定研究目的、如何确定研究因素、研究对象、样本量估计等)、资料分析方法(描述性统计、统计性推断:暴露水平分布检验、OR、OR95%可信区间、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分析)、偏倚及其控制、优点与局限性。
六、队列研究
掌握队列研究的概念与基本原理、目的用途、常见研究类型、设计与实施(暴露因素的确定、暴露结局的确定、确定研究人群、样本量估计、随访和资料收集等)、资料整理与分析(率的计算与比较:累计发病率计算、标化比SMR;关联强度: RR、AR、ARP、PARP;剂量反应关系)偏倚及其控制、优点与局限性。
七、实验流行病学
掌握临床试验的基本原则,常见资料的分析(相对危险度、绝对危险度、生存曲线等)。熟悉可能出现的偏倚与控制。
八、筛检与诊断试验
掌握筛检实验的概念,掌握筛检与诊断实验的相关评价指标,包括真实性评价、可靠性评价、收益。熟悉联合实验的主要方法,及对指标的影响。
九、传染病流行病学
掌握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特征、流行过程。掌握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基本概念,了解传染病流行的影响因素。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办法,如:掌握疾病暴发调查的步骤与方法。
十、疾病监测
掌握疾病监测的目的和意义,熟悉监测系统的评价方法。了解几类传染病监测与预警系统,以及我国目前的非传染病监测系统。了解现代技术在疾病监测中的应用。
十一、循证医学及系统评价
掌握循证医学概念及目的,掌握Meta分析的基本理念。
B. 统计学
一、认识数据
掌握数据类型和变量的分类,了解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描述数据特征常用的统计指标及其适用场景,以及通过分析常见图表形式,识别数据的整体模式和异常值。掌握如何使用散点图和相关系数等方法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了解相关与因果关系之间的差异。同时,熟悉数据的产生过程,掌握随机抽样的基本原理,了解如何避免和控制数据收集中的偏差。
二、概率与推断基础
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并熟悉常见的概率分布及其应用。理解如何通过样本推断总体特征,并掌握抽样分布的性质、特征及其在统计推断中的关键作用。熟悉统计推断的基本过程,能够进行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理解置信区间的含义,并能运用假设检验对数据进行推断和决策。
三、常用推断方法
掌握参数推断的基本方法,并根据不同的统计背景设定灵活应用这些方法进行推断和假设检验。理解方差分析的应用原理,能够分析多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并识别不同实验设计中的方差分析类型。熟悉分类变量的检验方法,掌握评估变量间关系的基本原理。了解非参数检验方法,如在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时,进行配对样本和独立样本比较的适当方法。理解回归分析的推断技术,应用线性回归、逻辑回归模型和多重回归处理数据中的复杂关系。
第三部分:基础与交叉学科(占比1/3)
公共卫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领域,涵盖医学、心理学、工程学、数学、生物学、环境学、营养学、法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其研究和发展依赖于不同专业背景人才的共同努力,吸引和培养多学科背景的学生以服务于公共卫生事业,正契合学院公共卫生硕士的培养目标。鉴于考生的多元学科背景,本部分将重点考察考生的基础科学素养(如逻辑和数学)及其在公共卫生领域的跨学科整合与应用能力。
考试将适度降低对专业知识记忆和掌握的要求,强调基本科学素养和能力。考题将提供必要的学科背景知识与相关概念,考生需学习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通过分析将其应用于具体公共卫生问题。要求考生从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营养学、环境健康和法学等多学科视角,分析公共卫生问题,并提出创新的研究与干预思路。考试重点评估考生的分析、理解与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推理和数学等基本科学素养。通过多学科融合的视角,考查学生解决公共卫生问题的综合能力,旨在培养具备跨学科思维的公共卫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