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祥旭考研官网欢迎您!


【新祥旭考研】2017中国当代文学史考研复习参考笔记

【新祥旭考研】 / 2016-12-19

中国当代文学史

 

绪 论

 

一、当代文学的分期

 

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为标志,形成不同阶段的文学特点第一阶段:19491966

 

史称十七年文学。延续延安文艺和解放区文艺的方针和政策。

 

实用理性和狂热的政治激情奇妙结合,英雄主义情绪高度发扬,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普遍应用。自觉强调文学创作的政治目的性和政治狂热性。五四传统依旧存在,形成潜在的对抗。

 

第二阶段:19661976

 

史称文革文学。虽然和十七年文学有相似的地方,但在性质上有明显的区别。阴谋文化的渗透,对十七年文学的彻底否定使文革文学呈现出文化专制”“极端政治化的特征。

 

第三阶段:19761989

 

史称新时期文学。特征:思想解放,恢复了五四文学传统。伤痕→反思→改革→先锋派→寻根→新写实→市井小说。人性、人道主题。知青文学、朦胧诗等。个人文学话语的初步确立。

 

第四阶段:90年代至今。

 

市场经济的文化背景,宏大叙事向个人化叙事的转变。主旋律、消费型、纯文学三分天下。

 

二、当代文学总方向的变化

 

19425月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两次讲话,这就是对后来的中国文学产生了广泛深远影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分引言和结论两部分,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文艺工作方针等问题,中心内容是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

 

40多年的时间里,当代文学的总方向在提法上发生过一些变化。19497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确定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的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为全国文艺运动的总方向,即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1956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宣布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为适应新形势与新任务的要求,1962523日《人民日报》以社论的方式,明确提出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正确口号。此后不久,林彪、江青等却把它诬为修正主义文艺纲领而诛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认真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为补救文艺为政治服务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缺陷,第四次文代会结束不久,《人民日报》在1980126日的社论中,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新口号。这个新的提法标志着党对文艺方针的重大调整,更完整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时代对文艺的历史要求,更符合文艺规律。

 

三、十七年文学作家队伍的构成

 

第一类:延安文艺时期成长起来的体制作家。如郭小川、贺敬之、杨朔等,成为新时代的歌唱者,其中包括以讲话为创作指令的作家,形成左翼阵营。

 

第二类:左翼阵营中的民主人士。多在国统区,具有自己的文学观、世界观。觉得自己必然是革命文化阵营的中坚力量,不曾设想自己也是革命对象,如胡风。

 

第三类:游离在政治斗争之外,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作家。他们的理想追求带有和政治环境不和谐的因素,文艺观带有民主、自由、独立以及人性化的倾向,如老舍、陈翔鹤。

 

第四类:在 历史上曾和左翼阵营发生过冲突,或者不同程度上存在隔阂的作家。这些作家在政治上带有自由主义、个性主义倾向,与新政权曾经是被否定批判的关系。在新政权 的文化环境下,他们处于边缘的、被遗忘的状态。但他们对文学的热爱使其在主流之外,潜在地书写自己的心声,如沈从文、无名氏。

 

第五类:五 四以及二三十年代以后影响文坛的作家与左翼阵营中有影响的作家。这些作家的声望是在三十年代以后或者五四以后确立的,但总体上艺术创作的质量已经失去了生 命力。在整个十七年乃至文革阶段,他们或者偃旗息鼓或者从事理论批评,或者作品质量随文化环境的变动而变动,具有明显的政治功利特征,如郭沫若、巴金、曹 禺、赵树理、叶圣陶、冯至、臧克家、茅盾、艾青、丁玲、夏衍、沙汀、田间、何其芳。这种现象常常被称呼为曹禺现象、何其芳现象、赵树理现象。

 

19491976文学思潮

 

第一节  50年代、60年代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一、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明确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和途径,提出国内的矛盾将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政治上与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在思想文化战线揭开序幕。

 

1951520日,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表达了毛泽东对历史、对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立场:其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其 二,文艺问题就是政治问题。其三,清除资产阶级残余与改造小资产阶级思想构成文艺界的长期任务。由此批判电影《武训传》的运动拉开序幕,这是从一场文艺论 争演变为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群众性批判运动。

 

二、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

 

俞平伯是继胡适之后的新红学派的代表人物,20年代出版了《红楼梦辨》,对《红楼梦》及其作者、小说的艺术成就做出了独到的研究。1954年俞平伯又发表《红楼梦简论》。新红学派的研究方法,有繁琐考证的偏颇。1954年,李希凡、蓝翎在《文史哲》月刊发表《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在文艺界引起强烈反响,并引起了毛泽东的重视。这样,在全国范围内,又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批判资产阶级主观唯心论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期间引发了接踵而至的批判胡风文艺思想的运动。

 

三、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19547月,胡风向中共中央政治局送了一份30万字的长篇报告,就文艺问题陈述了自己的意见。

 

19551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中共中央提交《关于开展批判胡风思想的报告》,要求在批判俞平伯和胡适的同时,对胡风的文艺思想进行公开批判。

 

全方位权威辅导,考研复试效率高

面授一对一
在线一对一
魔鬼集训营
咨询课程 预约登记

以效果为导向    以录取为目标

填写信息获取考研一对一试听名额
姓名:
电话:
报考学校及专业:
北清考研定制 985考研定制 211考研定制 学硕考研定制 专硕考研定制 北京考研私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