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系专业介绍:
北京外国语大学(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简称北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是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京港大学联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成员高校。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学校,学校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队,历经军委俄文学校、延安外国语学校、华北联大外国语学院、中央外事学校等主要阶段,建校始隶属于党中央领导,至1949年发展成为北京外国语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归外交部领导,195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外国语学院,1959年与北京俄语学院(其前身为成立于1949年的北京俄文专修学校)合并组建成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1980年后直属教育部领导,1994年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
二、专业目录
专业:055106日语口译(日语学院)
初试科目:
① 101政治
② 213翻译硕士日语
③ 359日语翻译基础
④ 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拟招生人数:10
三、定制辅导计划:
辅导方式:网授(推荐)或面授,进行全科一对一辅导
课程内容包含:
线上辅导:报名后即可开始学习,定制专属复习规划,按照学员基础灵活分配各科课时。
线下答疑:课上、课后直接和学长学姐(各科老师)进行沟通,全程免费答疑。
考研资料:专业课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内部资料:专业课内部重难点讲义和常考的知识点笔记梳理及公共课的讲义。
其他资料:相关出题导师的期刊文章及论文集、案例分析补充材料等等。
四、复习规划
①第一轮基础阶段(开始至6月低):抓住主干,建立知识体系,夯实基础。
②第二轮强化阶段(7月至10月底):进一步深入解析基础知识,训练答题方法,翻译和写作技巧,背诵百科名词解释,百科大作文及应用文写作。开始梳理、讲解真题与答题技巧。
③第三轮冲刺阶段(11月至考试):坚持背诵练习,模拟答题、强化输出。
五、考研成功经验及参考书目分享
◆我要碎碎念
复试结束以后浑浑噩噩地病了一个星期,直到戒掉感冒药恢复神智,真的有一种恍如隔世的错觉。决定写一篇经验贴,既是应学妹之邀,也是因为,自以为是时候认真梳理一下过去一年的生活,翻篇开启新的旅程了。自我评估绝对不是一个“有毅力”的人,但是大概就是这样一种分寸感,总会在关键时候拉自己一把吧。另外同时觉得我的情况可能与大多往届考生相似,希望借此鼓励大家不要退求其次,勇攀高峰。
本人于去年六月毕业于一所南方普通211高校,大一入学后从零起步,大二上过了N2,大二下过了N1。N1一共考了三次,每次立下雄心壮志但到最后都是裸考,只能沦为检测自己成长的工具。最后175分,有日积月累的功劳。
大三尝试了一学期法学双学位课程,身心俱疲,不过真的获益匪浅。大四上赴台湾东吴大学交换一学期,大四下回校一心扑在码论文上,四、五月在一家日企实习口译,之后断断续续为日籍外教做中文家教到七月。可以说大学期间除了没有长期旅日经历比较遗憾,还是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决定考研也是出于内心的一份好奇,想探探考研究竟有多难,有没有传说中那么艰苦。
没有选择赴日读研的理由是从自身的特殊体质出发的。我自己会把学习区和实践区分得很清楚,在实际使用日语进行沟通时的确可以得到锻炼,但是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远不如学习区来得高效和扎实。简而言之就是喜欢一个人瞎捣鼓,瞎钻研,再去分享,再去交流,但是重心还是必须放在学习区的,毕竟我还没到满腹经纶、出口成章的境界。此外,我希望自己作为一名外语学习者在“输入”的同时能够更好的“输出”,前提就是必须更好地磨砺自己的母语,更加深入地去了解本国的文化。这样一来,比起考研的成败,我更加期待通过这一个过程,去加满自己的目标技能。而这刚好与我选择的院校和专业的要求是匹配的。
六月开始独居。有生以来第一次独居生活,才发现有好多好多琐碎的“小灾难”。明明是非常不起眼的,不需要太过费力就能克服的东西,但是当你意志消沉的时候就很有可能重击瓦解你的决心。不记得多少次,因为断网(光纤被猫咬断了)、断水(忘了交水费)、还是夏天的飞蛾,还是变不出花样再没有食欲的家常便饭,午夜突然袭来的饥饿感可以直接上升到开始质疑人生本身。突然就什么事也不想做,什么书也不想看。后来才意识到其实自己并不是因为考试本身而感到压力重重,而是没有办法坦然自如地面临这样一种耦合关系。想要独立,却又不想承认自己尚没有一个独居成年人好好照顾自己好好生活的能力罢了。
但是独居所能保证的“随心所欲”的状态,是图书馆和宿舍完全无法匹敌的。不会被室友们缠绵的呼噜声包围在墙角,也不用小心翼翼地照顾大家的情绪,你可以百分之百地自主去规划自己的生活节奏。我属于绝对没法早起,每天又需要磨蹭很久才能进入学习状态,但是一旦进入学习高潮又停不下车的类型,特别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喜欢纵声朗读,所以大致都是早上十点起来,玩玩学学到凌晨一点休息,独居可以保证我们的学习时间。
复习区间真的很难定义。六月十日开始过上一人二喵的生活之后,周期安排的猫三联、驱虫针,还会有突发的口角炎,再加上日常撸猫真的占用了很多学习时间,直到临考了十一月我还带它们去做了绝育手术。此外翻开不堪回首的往事,我几乎没有错过任何一个节假日,邀请好友一起来家躺尸吃火锅,或者在国庆和亲哥亲嫂一起愉快地沉迷双扣,抑或是双十二买买买剁剁剁,初试还没拿下就已经订好了初试结束去哈尔滨漠河放飞自我的机票。作为一名过来人,在此真的要苦口婆心地叮嘱各位考生,一旦决定考研,就好好收心学习,什么阶段做什么事,切不可本末倒置。
当然,照顾猫咪也给了我很大的精神支持。而且每个月总会有那么几天看不进书,与其把自己绑在桌前一筹莫展又自责万分,不如当机立断把心头之痒先解决掉,看一集日剧(拿个小本本记一些热词),K两个小时日文歌(可以记一些歌词)。一弛一张,接下来可能会学得更加专注。
◆考研日历
161224初试
170216出成绩
0315出复试国家线345/53/80
0317学校线229
0325面试【13:00 ~】
0326笔试【9:00 - 11:00】
0327体检(京外)
◆初试 (政治69 英语78 翻译126 百科116 = 专业课242 总分389)
◎政治 69
本来以为从十月开始看非常稳妥了,结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眼看着就到了十一月,于是我不顾专业课策马加鞭狂看政治只为不挂在这一门上。个人觉得政治不需要报班,不需要任何网上课程,不能死磕,只要找到任何一种能看得进去的方法就可以。
刚开始翻开政治就头晕眼花,后来在网上找了音频,听别人朗读原文,比较容易进入情景,但是这种方式学习效率低不适合全程。习惯文风以后,可以对照大纲解析把红色的风中劲草看一遍,用括号把风中劲草挑出的内容在大纲解析中括起来,好像只是在比较两本教材的不同,实际上可以加深我们对考点的印象。特别是在做1000题时就会发现,很多大纲解析中的考点,在风中劲草中都没有提到,要自行补充。时政没有多大比重,也往往可以蒙对,大可丢弃。
有一个小建议是,不要按照风中劲草的目录顺序看,第一章马原是相对独立的,难度比较大,而第二第三部分关联性很高。可以先从第四部分思修开始看,然后看毛中特,再看近现代史可以顺便复习毛中特的内容,这样刷刷刷就看了大半本,可以大大增强你的自信心。
四套卷从买到开始做,另外还补充做了两套历年真题,结果都和正式上场差不多,看了跟没看一样。印象最深刻的是四套的大题到临考前一天晚上才开始背。宾馆光照条件特别迷醉,也没有书桌。只能打着手机的手电,躺在床上背,坐在床上背,站在床上背,解锁一百个背书的姿势,痛不欲生地紧紧抱住佛脚。结果第二天进考场感觉大题活脱脱就是四套卷?都没有变数,于是信手拈来,喜不自禁。
○教材
大纲解析
风中劲草三本(就看了红红绿绿的那本)
肖秀荣1000题(做了一遍,考前又看了一遍)
肖四任四(只背了肖四!全文!)
历年真题(做了两套选择题)
◎英语 78
六级535托业905。英语底子不算差,但也只是应试英语的程度。考研前期搜集了淘宝的资料和学姐的真题(有一部分重了),买了绿宝书,但是到头来却没有太多精力和毅力花费在英语上,只在临考做了一份往年真题,睡前看了一季生活大爆炸。北外的英语会出一些语法的选择题,然后阅读部分选得比较纠结,原本以后翻译部分会又红又专,今年反而比较生活化。作文是与环保相关的。
我的传统建议是认真过一遍英语语法,落实单词的多义和词性,多写多练,坚持每天匀一些时间给英语。毕竟慢工出细活,英语是终身受用的。但是如果实在来不及,可以看看美剧英剧揪住语感,会发挥得更好。
◎翻译 126
【日→中】
Imf/エンブレム/インキュベーター/クレーム/公定歩合/たたき台/有権者/鰻登り/国是/案ずるより生むがやすし/枚挙にいとまなく/ナビ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中→日】
一带一路/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灾后重建/重蹈覆辙/载人航天/平板电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吉祥物。
单词部分有同学已经列举的比较全了。再补充两个:冠婚葬祭、興行収入。
非常悲伤的是,一看到“imf”就激动地说喔喔喔这个我知道然后写了个世界贸易组织,孵化器的“孵”左右偏旁写反了,然后“平板电脑”不知道哪根脑回路搭错写成了“FTV(平板电视)”。敲黑板划重点第一个就是审题!审题!审题!拿到考卷不要急着下笔,先捋一捋自己的心绪,避免因为凡ミス而与自己心爱的院校擦肩而过。
此外如上,今年词汇部分考了很多又红又专的热词,回头翻翻一直在书架躺尸的《中国关键词》实在痛心疾首。其实备考时间应该是比较充分的,不应该抱有侥幸心理。
作文部分是与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相关的。考时突然想到之前看过的一篇TED演讲,也是同个题材。于是就借鉴了一些精华内容,从英语翻到日语,加上一些华丽丽的搭配,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大概超出规定字数了。到最后段落害怕结笔前响铃,整个人激动地要飘到空中,心扑通扑通地狂跳,笔也握不好了,龙凤凤舞地用一个保守搭配草草结句。再没有时间回头看看我的“世界贸易组织”......
几个月间,专业课除了二级的前四课过了两遍,实际上二级和三级都只看了一遍。我好想花了太多的时间卡在科技部分,执着地要去搜一搜在三级中碰到的专业名词,譬如“红移现象”,固执地想要搞清楚“地上波”和“BS”之类的差别。所以是完完整整地过了一遍。塚本老师的那一本自然没有来得及看。特别是到了临考前,被政治占用了太多时间,硬着头皮就上了考场。现在翻开还有很多生词,实在惭愧,决定在开学之前迎头赶上。
其余的资料中,在复试之前入了宋老师的这本,排版清晰并且标明了假名,可读性应该是比较强的。以及《精选汇编》都是精华,不过都没有时间一一啃过了。初试后《翻译概论》看了一半,里面就有提到百科中的“索绪尔”,不论翻译技巧会有多大的提高,看一看还是很有收获的。
个人觉得反倒是二级口译实务这本比较简单,一课容量也不大,只有四篇。如果害怕自己翻得不好,或者一头雾水不知所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每天动笔写下自己的译文再去对照参考答案。如果觉得量太大心理有压力,你可以先把教材通读一遍,有所了解。当你耐不住性子篇篇笔译的时候,自然就会开始练习视译了。不过不论是哪一种学习方法,首要前提是要有扎实的语法基础,以及自我鉴别译文质量的能力。参考答案不一定是最优解,也有语法错误。你也有可能会有进步以及灵光一现的时候。
○《二级口译实务》陆留弟
《三级口译实务》邱鸣
《汉日日汉同声传译》宋协毅
《中国关键词》
《CATTI汉译日精选汇编2016》
「中国人通訳者への道」塚本慶一
《翻译概论》许均
◎百科 116
【词条部分】
安全理事会/国家股/热钱/通货膨胀/亚太经合组织/《九章算术》/三藩之乱/《牡丹亭》/鲍勃迪伦/初唐四大家/林冲/《洛神赋》/子夜/屈原/《激流三部曲》/文艺复兴三杰/张衡/莫泊桑/寒食/温室效应/索绪尔/四大译经师/逊尼派/刻舟求剑/《礼记》
百科最重要的是分析学校的出题套路。北外词条的特点大概是既喜欢考真题,而且是家喻户晓但又不好下笔的类型,同时还喜欢每年以一个主题扎堆拿出具有内部关联性的一些词条,所以要么一片都写得出,要么好几个都写不出。
必考的是宗教,必须打好基础的是历史脉络,然后可以专攻国内各个方面,按照时间顺序理清脉络就不会有很大的记忆负担了。国外往往考一些宏观的,有突出历史意义的事件,外国文学哲学不用细扣。今年出题似乎又有了时事新闻和成语的新方向,需要多加关注。
我是从学姐那里买了词条,又搜集了淘宝等等各大网路的资料,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一网打尽了。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针对一份资料挖深研究,于是就在拿到的词条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扩充,补足历史中断代的部分,将排序逻辑混乱的部分全部重新整理了一遍。都是在电脑上完成,最后总结成自己满意的版本打印出来过了一遍。但到最后复习时间有限,没有复习经济部分和中国近代文学就上了考场。在考场里又完全丧失理智,把《水浒传》写成《三国演义》,把通货膨胀定义成“物价全面下跌”,改卷老师可能要喷血了。正式考试一定要摆正心态,不要操之过急。
拿到考卷以后会与不会的部分扫一眼一目了然的。所以大约一个小时解决了词条部分,剩下的时间认真写两篇作文。北外的作文算是很人性化的了,应用文永远都是偏向主观发挥得方向,今年又是往年考过的商品说明。大作文是《为理想而选择》,对比一下南大的作文“为什么天地这般复杂地把风约束在中间...根据这段文字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作文起初买了两本满分作文,实在不能恭维作文的质量,直接压箱底了。后来开始看人民日报编的《人民时评》,其中有一本每一篇都是引经据典,短小精悍,题材宽广(而且多辩证性的论题,和北外的出题方向比较一致),也与国家政治层面的“新词”息息相关,倾力推荐。另外力荐网易云音乐上的“围炉夜话”以及“加州101电台”。
○《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通俗易懂)
《中国文化读本》叶朗(还入了日文版收藏)
《西方文化概论》方汉文(通俗易懂)
《人民时评2015》
◆复试 面试90 笔试79
初试之后去了哈尔滨,继续北上又去了漠河,然后从昆明玩到腾冲过了大年。差不多玩到不学习自己都难受的时候,出了初试成绩。再开始准备复试就陷入了两难,不知道应该重温二级,还是进军新买的资料。借鉴学姐们的经验,决定把新的资料暂时放放。然而二级的进度也很慢,在复试之前再过一遍已经不现实了。
于是我便开始一瘸一拐地复习着二级(结果到复试也只看了四课)。此外每天早上看一篇天声人语,看一课翻译概论,看一篇商务日语会话。晚上看一集新闻30分,饭后坚持听一篇NHK听力库做影子练习。也会用《中国关键词》练习视译,政治类的上手比较快。还抓紧机会看完了《下克上考试》和《四重奏》的大结局。
我们在考后建了一个微信群,大家一起分享初试成绩和复试的复习进度,互相鼓励,给了我很多信心。
紧接着很快就要北上复试了。出复试名单的那天紧张得直到早上六点才睡着,已经完全看不进书了,尽管小伙伴们一直都在抚慰和鼓励我。于是干脆决定放弃“题海”战术,开始一天做一篇笔译,然后一天听三到四篇NHK并练习听译笔记的做法,提前一天抵达学校附近的宾馆,视译了一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要点。并准备了一下日文的自我介绍和老师可能会问到的问题。北上的高铁一如往常,熊孩子踹着我的背椅,熊大人公放着神曲,巴不得列车尾的朋友们都能分享到他美妙的音乐。我戴着耳塞,靠窗的位置,一个人背了三个小时成语,感觉比前几天在家都要认真。也许是旅途奔波的疲惫,抵达宾馆的当天睡得格外香甜。再到正式考试的那天,感觉已经有一些底气了。
其实复试在体力上是比较轻松的,早上结束资格审查以后,可以早早回宾馆休息。提前半个小时前往主楼的集合教室,然后非常幸运地抓到最后一号,心死如灰地等了一个下午。先是亲切中文面试,需要中文的自我介绍,还会问及学校成绩、留学经历、课余生活和入党情况等等。专业课内容是先给视译题目,到小房间准备10分钟(可以用电子词典和手机),内容比较多但是不难。关键词有“少年强则国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准备好后就到面试房间,先听译,再视译。
听译一共由三段录音组成,可以慢慢地说,会等你说完再放下一段。内容就是精神压力及对应的方法。难度不大,但我总是抓不好开头和结尾。之后的视译部分就是瞎紧张,舌头绊了三跤,有点像激情洋溢的朗诵。
最后老师开始提问。可能我是最后一名同学了,每位老师都是慈眉善目。问题也多围绕你的故乡在哪里,有无实习经历,有无留学经历,本科有无相关课程,为什么考北外等等生活化的问题。起先老师问我来自哪里,我就用手笔划着解释道“上海的南面福建的北面,浙江省”,对面的老师就笑了,说:“不用从福建省开始解释吧”。赶紧补上一句「すみません、なかなか知ってもらえなくて」。具体问我住在哪儿,当我说道「金華」时,老师还开心地用中文说了:“噢!火腿!”。即便如此我还是紧张得不行,老师问「名字珍しいですね、漢民族ですか」时,瞬间没反应上来「漢民族」,莫名其妙地回答「いいえ……はい、はい」以及被问及N1分数时,张口来了一个「せん…」,邻座的老师当场笑了说:“你好厉害考了一千多分”。但是每位老师真的真的都非常友好。
总而言之,面试一定要做到心如止水,练就风动心不动的功力,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译者吧。
新祥旭考研吴老师
电话(微信):18907292900
咨询QQ:247518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