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备考指南
本文将由硕课网考研陈老师对2024年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板块:学院简介、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分数线、复习方法等几大方面。
一、学院概况
劳动人事学院成立于198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与原国家劳动人事部联合创办;2000年隶属关系归为中国人民大学。
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劳动人事学院创造了若干个“第一”:
1993年在全国率先将人事管理专业改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1994年设立全国第一个劳动经济学博士点并首次招收博士生。
2003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成为全国唯一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培养体系的学科。
2021年成为全国唯一获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学院。
劳动人事学院现有劳动经济、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和职业开发与管理五个系;设有组织行为学研究所、人力资源开发与评价中心、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中国就业研究所、劳动关系研究所、中国人力资本审计研究所、人力资源服务研究中心、人大-罗格斯全球雇佣与工作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建有数据与案例研究中心、人力资源与领导力开发中心;拥有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和劳动经济学四个本科专业;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关系四个硕士点;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和劳动关系四个博士点;与其他院系共享一个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劳动经济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社会保障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
评估中,劳动人事学院专业所涉的学科全部获评为A+。
劳动人事学院是中国劳动科学研究的最权威学府,是国内相关学术领域最早的开创者,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力资源最佳管理实践的推动者。
二、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一)招生目录
专业:1202Z1人力资源管理(01不区分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3劳动科学综合
学制:2年
备注:(1)本方向不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2)《劳动科学综合》科目含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学四个部分。考生须根据报考专业要求,选择两个部分作答。
(二)参考书目
803劳动科学综合
1、社会保障
(1)主教材
郑功成教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社会保障学》
潘锦棠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社会保障学》(第二版)
(2)补充教材
李珍教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社会保障理论》(第四版)
2、人力资源管理
(1)主教材:
彭剑锋教授,《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2)补充教材:
付亚和、徐玉林的《绩效管理》,文跃然的《薪酬管理》,也都是复旦大学出版社这个系列的书籍。
3、劳动关系
(1)主教材
常凯教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劳动关系学》
补充教材 唐鑛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企业劳动关系管理》
唐鑛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
4、劳动经济
曾湘泉教授,劳动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备注:以上参考书目源于学长学姐推荐,仅供参考。
三、复试分数线及复试细则
(一)近三年复试分数线
2022年:60、60、90、90、390
2021年:55、55、90、90、406
2020年:55、55、90、90、390
备注:2022年:统考拟招生15人,一志愿进复试18人。(最高分447,最低分391)
(二)2022年复试细则
1、复录比例
经我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我院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差额比例不少于120%。
2、复试内容与形式
2022年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采取远程在线复试方式开展,具体复试内容包括:
1.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满分250分):专业课面试考察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素质面试考察其它知识技能、科研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素质、思想状况等。
2.外语面试(含口语和听力,满分100分):听力考试和口试由精通外语的教师负责,考生以抽签方式确定口试题目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各人表现给予成绩。
3.同等学力加试。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考试时间30分钟,单科满分为100分。加试科目为:
劳动经济学(代码020207):经济学
劳动关系学(代码0301J3):社会学
人力资源管理(代码1202Z1):管理学
社会保障(代码120404):社会学
3、成绩计算
(1)原则上要求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150分以上,外语面试成绩60分以上,同等学力加试成绩单科在60分以上,即为复试合格。
(2)对各项复试成绩合格的考生,将复试成绩与初试成绩加权求和,排列录取顺序。初试成绩权重为70%,复试成绩权重30%。
加权总成绩 =(初试成绩/初试满分)*初试成绩权重*100 +(复试成绩/复试满分)*复试成绩权重*100
复试结束后,我院将汇总考生各科目复试成绩,并按照学校规定在我院网站公示,请考生关注我院通知公告。
4、录取原则
各项复试成绩均合格的,分专业按加权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序排列,择优录取。
专项计划考生,根据报考的专项计划类型,分专业按加权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序排列,择优录取。
四、真题(2022年专业课初试真题)
803劳动科学综合 总分150
劳动经济学部分 75分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什么是性别工资差异?并简要解释其成因。
2.什么是最低工资制度?简要分析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3.简述影响劳动参与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二.论述题(本题30分)
平台经济在近些年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也有不少研究表明互联网平台公司员工的离职率和转换率处于较高水平。请用劳动经济学理论分析离职率和转换工作频率高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案。
劳动关系学部分 75分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简述集体谈判的方式。
2.什么是员工支持计划(EAP)?简述员工支持计划有哪些主要模式?
3.简述中国工会的特点和性质。
二.论述题(本题30分)
员工参与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应该如何设计有效的员工参与制度来解决互联网平台公司“高油成”问题所引发的争议?
人力资源管理部分 75分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以职位为基础的工资体系和以能力为基础的工资体系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优缺点?
2.简述工作轮换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3.简述组织文化的形成过程。
二.论述题(本题30分)
近期媒体报道职场中存在“内卷”现象和“躺平”现象。试分析“内卷”现象和“躺平”现象的现象的原因,并阐述企业如何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应对。
社会保障部分 75分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简述医疗保险有哪些支付方式以及各种方式的优缺点。
2.简述为何要提高基本养老金统筹层次?
3.简述艾斯平—安德森的“非商品化”概念及福利国家体制的分类。
二.论述题(本题30分)
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后,党中央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试分析社会保障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作用。
五、考研经验
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考研科目如下,数学三(比数学一简单一些)、政治、英语一、803劳动科学综合。公共课就不多说了,主要就是专业课803劳动科学综合。这一个专业课是由以下几个选项构成的: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学、劳动经济学还有社会保障。首先,报考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选一个人力资源管理,另一个随意,其它专业类似。至于选哪个,看自己。一般来说对经济学有了解的,逻辑思维比较强的,想背诵少一点的(相对少,不是没有)就去选择劳动经济,人管+劳经的选择貌似比较热门。反之,选别的。但这只是大体的建议,最终还是看哪个顺眼,如果真的和我一样什么都没接触过,那就都买回来先看一看,看哪个更合胃口,哪个更能理解,而不是听别人说哪个更简单,老师不偏心,几个专业在同一年的难度是一样的。比如我,作为一个工科生其实应该是会选人管+劳经的,不过我就是看劳关我更能理解的好一点了,我就选人管+劳关了,结果也非常不错,我甚至觉得我考试的时候劳关比人管答的顺利。所以,说一千道一万,选合适的就好了。
参考书目的话,人力资源管理是彭剑锋老师的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新的一版是红色,封面HRM三个大字母那个。有很多人还推荐了这个系列的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两本书,但事实上我没看,因为我跨专业,一本书我已经很吃力了,我还是想把基础搞好,事实证明我是对的,不是不能看别的书,但是一定先把主力书理解好了再去看别的。劳动关系学是常凯教授的劳动关系学,这书的确有年头了,但是还是主力书,在背好了主力书的前提下还可以参考一下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但是,我还是没看,不过我看过学姐总结的后一本书上一些比较重要的补充问题,这个的补充问题就有点多了,毕竟主力书确实有点久远。
803科目今年的题目非常简单,我说简单是因为今年的题出的都很基础,书中基本都有答案,没有答案的劳关论述题也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劳动关系发展历程的题,至于人力,书本基础加往年真题。最后结果出来,意料之中的大家分数都很高,说明大家都是基础扎实的。803我看过往年真题,每年都是从基础知识出发去回答问题,没有哪个问题是真的要求学生在天马行空的想象,最终都会落回某几个点上,所以两本主力书是重中之重,硕课网的学姐也是这么告诉我的,在背好的基础上还要理解,具体后面说。
我是跨考的学生,专业课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所以我复习开始的时间比较早,对于非跨考的学生就仅供参考了。我从四月份复习以来专业课一直都没放下过,我的专业课是4—6月份看了两遍书,第一遍看,整理思维导图,第二遍做笔记,两遍下来就可以理解其中的内容了,不理解的话背诵就是无用的。之所以看这么久,其一是跨专业,其二是我那段时间还在期末复习,并不是整天都在复习考研。然后七月份开始背诵,第一轮背诵我是7、8两个月完成的,背的速度一般吧,每天都是按计划完成的。然后第二轮就是用了一个半月(其实可以更快,但是我中间有个实习),第三轮是一个月,第四轮第五轮的时候就夹杂了补充知识/真题以及时事,最后考试的时候我一共背了五轮,之所以时间缩减的这么整齐就是因为我每天都是按计划进行,每一个周期背诵的页数都会上升,背诵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基本就是一天在楼梯间站5—6个小时背专业课,但是对我来说是有必要的,跨专业的考生不搞好基础是不行的,最后基本就是做到拿到题目马上就可以有知识点的提要,我就可以下笔去写而不必在些哪一个知识点上陷入沉思,答题时间是很紧的,论述题可以有时间组织一下,但能从书上找到的题落笔就要又快又准。背题我都没有在逐字的背,理解意思,熟知框架,内容上记住要点,再去填充,这样是比较有效率的。一开始记忆的时候也要首先背出来框架,有几个要点,再开始背内容,否则知识点一多有些时候容易乱掉,尤其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虽然这是偏文的专业课,但我觉得用一下理科的逻辑思维没有什么不好,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都是有条理有逻辑的,都是先有骨架再有肉体的,这样老师看起来也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