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懵懂和犹豫开始
我的考研生涯开始于大三的寒假,当时一直在看各个学校材料的研究方向,并没有一个很特别想去的地方,目标当时一直在北京(因为离家较近),看了北理、北航的考试科目和研究方向,始终觉得有点差强人意,但不曾敢把目光放在清华上面,因为开始较早因此决定就先试试,最开始想考的方向是清华的本部材料学院,所有的专业课书籍已经买好了,但看着四个人的招生名额又望而却步,且研究方向没有我心仪的,而后就发现了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材料与化工,材料研究院的方向大多与新能源比较靠拢,做电池的老师非常多且年轻,招生人数也多,而且深圳是我没有呆过的地方,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想着绝对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考虑之后决定就这了,自此踏上了不到一年的考研之旅。
二、 关于深研院材料与化工
当时选择材料与化工有几个原因:1、招生人数较多,一直保持在45以上的招生人数,比较稳妥,且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从19年才开始独立招生,了解的人相对较少,因此竞争压力也较小。2、为数不多的材料考数一的地方上交和清华,因为我对数学的兴趣比较浓厚,且喜欢学习数学,选择数一也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且功能材料与器件22年专业课考纲为材料物理化学,相较于材料科学基础背的内容较少,不过去年考纲改为了三本书:《物理化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科学基础》,但考察的内容相对简单,且功能材料与器件的院线自招生以来一直为校线,22年校线为325分,且21年之前更低,22年招生48人只有30+人通过院线,过线人数少于招生人数,因此只要通过校线,就有很大的概率可以留在清华,但近几年随着深研院知名度越来越高,校线也一直呈现上升趋势。3、学校环境,相比于北方的干冷我更喜欢南方的湿热,深圳的地理位置又很好,离香港、澳门都很近,且深研院外国人很多,可以使我更大程度的与国际接轨。4、师资,深研院近几年招了一批很年轻、优秀的老师,老师实力很强,且脾气都很nice。
三、 漫长的经过
考研的过程无疑是枯燥的,面对那么多的知识,只能踏踏实实的学到脑子里,我开始的较早,在三月就开始了数学的学习,但每天投入的时间并不长,因为那个学期我的科研还没有结项,因此只能边做科研边准备考研,听课、做题,循环往复,大概数学复习了整整三轮,而英语也是同期开始,每天做真题,在英语上面我只做了真题的阅读和完型,背了考研词汇的基础词,因此我的阅读成绩很高(48/50),但总分并不高。(PS血泪教训:大家一定要准备作文和翻译!!!)。政治就和大家基本一样,肖大大(22年被反压题了背的内容都在题目里)。重头戏为专业课,22年只靠物化的时候较为容易,但23年改革后多了科目,但相应的每个科目的内容都不多,但会有朝纲的题目,清华975的考纲比较玄学,不可全信,23年考纲没有热力学的部分,但考了热力学三大定律的简答题。材科基参考书:《材料科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材料物理性能:《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清华大学出版社,物化参考书:《基础物理化学》清华大学出版社,按照23年出题风格,书上基础内容掌握了就完全没问题,但975风格多变,每年都有所不同,所以无疑增加了备考难度。由于科目变多,战线就会拉长,建议9月之前就完成第一轮基础的复习,后面不断地进行强化,对知识点深入理解和背诵,同时还要多做题,因为物化本来是偏理科一点,只有不断做题才能不断地强化理解。只要坚持住,数学和专业课考高分,政治英语不拖后腿,上岸就问题不大,话很轻巧,但是学到专业课就知道清华的325也没有那么容易。大家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辅导班,比如硕课网考研全科一对一私人订制VIP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考研初复试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
四、 最后的冲刺
线上复试难度较小,而且由于招生人数多,过线人数少,一般通过了初试,复试就是小问题,但如果线下复试,对于考生的难度就大大增加,因为深研院自招生一直是线上复试,所以笔试一直以抽题回答的形式进行,虽然复试给定参考为材料科学基础和处理分析和表征,但抽题的内容绝不仅限于此,半导体物理、材料制备都有所涉及,但基本上每年的题目都是一样的,背熟往年真题,再加上自己本科四年所学专业课的积累,回答起来不成问题。由于是面试主观性较强,一般也不会有考生在这个地方被刷,但线下笔试要求60分强制及格,如果笔试成绩达不到60是没有资格参加面试的,所以复试的难度也提高了。
英语面试较为简单,不会像其他学校那样给一篇文献,让你总结或者翻译,会根据考试简历,问一些生活化或者有关于个人情况的小问题,之前也有被用英语问到自己的毕设的,但这些都可以提前准备好,以备老师提问。
综合面试算难度较大,可评判性较强的一部分了,在综合面试的部分,什么问题都可以提问,从本科学过的专业课,到你的科研,到为人处世的放大等。在这个地方就问到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数学物理方法、材料物理性能、量子力学等等,因为老师是有本科成绩单的(复试前要求考生上传到系统),所以只要本科学到过的课程都是有可能被问到的,这个一定要好好准备,写在简历上的科研也会被提问到,所以大家一定得了解自己的科研。
像22年初试过线人数37,有34个人通过复试,15个人从其他学院调剂而来,所以复试可以近乎于不怎么刷人,初试是重头戏,坚持几个月,幸福三四年。
五、 结语
考研之路并不轻松,但也绝不像网络里宣传的那么艰辛困苦,只要大家在考研过程中做到高效、勤思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未来之路会一篇璀璨。
硕课网考研一对一辅导咨询胡老师:1369712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