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30分)
汉魏风骨、缘情说、作者已死、中国新诗派、十八世纪“中国风"
二、简答题(60分)
1、《左传》在叙事上的艺术特色
2、审美批评的基本特点
3、“新感觉派”的艺术特点
4、简述中世纪骑士罗曼司的渊源与成果
三、论述题(60分)
1、给出材料:香菱学诗中黛玉对香菱的学诗建议,让结合材料论述其中的诗学观念,要求600字以上。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看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论述赵树理与汪曾祺文学语言观的异同,并阐释其文学史意义与价值,要求600字以上。
我既是个农民出身而又上过学校的人,自然是既不得不与农民说话,又不得不与知识分子说话。有时候从学校回到家乡,向乡间父老兄弟们谈起话来,一不留心,也往往带一点学生腔,可是一带出那等腔调,立时就要遭到他们的议论;碰惯了钉子就学了点乖,以后即使向他们介绍知识分子的话,也要设法把知识分子的话翻译成他们的话来说,时候久了就变成了习惯。(赵树理《也算经验》《人民日报》1949)
我以为语言具有内容性。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外部的,不只是形式、是技巧……语言具有文化性。作品的语言映照出作者的全部文化修养。语言的美不在一个一个句子,而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包世臣论王羲之字,看来参差不齐,但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好的语言正当如此。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液汁流转,一枝摇,百枝摇。语言像水,是不能切割的。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汪曾祺《自报家门》《作家》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