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的现当代文学考试内容虽然只有现当代文学史和文学理论两大块,但是按照复习内容应该分为三大部分:文学史、文学理论和百部经典。这三部分又是互相渗透的,其中以百部经典为载体考文学史上的作家、流派、思潮最为常见。下面我就以这三大板块为基本划分来简述一下自己关于东师考研的经验:
一、现当代文学史
东师的现当代文学史给的参考书目是:钱理群等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和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这两本书毋庸置疑都是经典教材,但是从应试角度考虑,它们却并不适合我们复习。钱本以三个十年的粗略划分,对史实部分,包括作家的作品、风格影响讲得并不系统,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很零散的。有些地方兴之所至就长篇大论,有些地方意兴阑珊就一笔带过。所以并不适合我们对文学史进行整体建构。洪本也有些类似,主讲思潮以及文艺思想的沿革和变化,又由于洪子诚对于诗歌的研究,所以我们会看到本书较一般的文学史加重了诗歌的比重,而对于有些部分却是忽视了。最令人不解的是忽视了新时期的“探索戏剧”高行健也没有提。而东师的真题中不止一次地以不同的形式考了高的戏剧。所以这两个版本的文学史是必须要看仔细看的,但是不应只看这两本书,也不能以之为基础建立框架结构。
我建议以朱栋霖的版本为构建框架的基础。一是很多学校的本科学过,对它比较熟悉。二是朱本很适合应试的需要。它基本以时间为线索,划分清晰,从思潮、流派到作家;再从作家的生平、作品风格到影响评价。看完本书就会有一个大的框架,虽然相较钱本洪本而言,它有些观点并不深刻,但却能给我们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我建议的看书组合是:
1、现代部分:朱栋霖版本为框架,钱理群版本作为深入的观点集,将之填入框架中,两相印证,会有不错的效果。
2、当代部分:以朱栋霖版本作为框架,在框架中,我们通过洪本侧重了解思潮、文艺思想的沿革;通过朱本侧重了解作家风格艺术手法及对后世的影响;通过陈思和的文学史来了解作家的具体作品。这样,我们就能够比较完整地把握整个当代文学史。(这里,我再说下:陈思和的文学史是比较有趣的,属于插图本,中间有张所有的现当代研究权威当年的合影,复习累了可以翻出来赏玩啊!)
现代文学史按三十年划分,后两个十年是比较清晰的。主要是晚清到第一个十年这部分比较复杂,单纯以一个标准划分都会有疏漏、但这部分的重要性却是越来越重要,包括百部经典中的陈平原和王德威的书都很侧重这部分,钱理群的书上来也是一大团,看得人眼花。但是我们不要担心,因为这部分虽然很重要,但考得极少,可以说几乎没有。东师出题基本中规中矩,创作更是谈不上的。
PS:关于东师的考试是否需要作品?
这是考文学的人都会问的问题。很多人希望只通过文学史上的一些作品简介来敷衍了事,还有一些人曾经说过东师重理论不重作品。不上纲上线,只谈应试。在答题中如果没有引用作品来佐证你的观点,那很明显是无法让人信服的。书中的理论观点都是从作品中得出。如果没有感性认识,可能会阻碍你的理性认识。所以,我认为代表作家的作品应该通读。而文学史中以一段以上文字介绍的应该阅读其代表作。我认为现在的时间还算充裕,离暑假还有两个月的时间。而这项工作在九月之前完成就最好了。
二、文学理论
东师的文学理论的参考书目是王确的《文学理论》。凡是考文学的都知道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是必读书目,东师也不例外。其实比照着看完,你会发现主要的框架与童本大同小异。王本中删除了马文论的部分,显得不那么意识形态化,也更加“客观全面”。这里的客观全面其实是个中性词。因为这里没有原创的观点,因为面面俱到也显得没什么力度。大多都是引外国文论家的原话,但不加解释。而有些地方是自己的叙述,又显得过于浅白,所以整体看起来既不如童本严谨,也不如童本好理解。但是这里有个陷阱:认为王本不如童本,从而不重视王本。这是很危险的,因为东师的参考书目毕竟是以王本为主的,而且通过改革后的真题,包括今年我考试的感受来看,熟读王本即可。不知道是不是东师有些矫枉过正,试卷上是没有童本的痕迹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需要读童本吗?答案当然是必须的。因为童本的理论架构是完整的,会很有脉络。而我当时看书的时候做了一件事:将王本中的章节与童本进行对比,找出王本临摹的童本中的部分,你会发现很有趣。当然最后复习的时候是以王本为主,但通读童本的你可以在答题的时候有力地补充了王本论述之不足。这样相对而言是比较全面的。
以下是王本和童本之间的章节比较:(由于版本问题,可能有出入,仅供参考)
王本 童本
文学(活动)本质论 第二章 第二编(第三、四、五章)
文学创作论 第三章 第三编(第六、七、八章)
文学作品构成论 第四、五、六、七、八章 第四编(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章)
文学接受论 第十章 第五编(第十四、十五章)
文学批评论 第十一章 第五编(第十六章)
儿童文学 第九章
PS:关于一些名词解释的问题:王本的名词解释看起来有些很不靠谱,简单的一两句话就完事了,或者很没有逻辑性。而童本的名词解释比较清晰,逻辑性较强,用的都是术语,但很难背诵。那么我们怎样整理与背诵呢?
我的建议是:以王本为主,一两句话也要写。但是需要辅之以童本的内容为补充,具体的名词解释需要自己揣摩着整合。这不能买别人的东西了事,因为自己亲手整理的东西最后背诵起来也相对容易。
三、百部经典
这个算是东师的特色了。这也是很多同学困惑的地方:怎么看?看到什么程度?都要看吗?我考研的时候也问了一些学姐。回答都不太一样:有人说是全部都要看(我觉得是理想主义)这里举我自己的反面例子:我去年暑假受了学姐的鼓励,立志看完伽达默尔、海德格尔和罗兰巴特的书。但最后的结果是很凄惨的。了解观点可以,但是想在考研期间读完《真理与方法》《存在与时间》,我觉得……(咳、咳、咳)而另一些人的观点认为挑一些常考的只看其内容简介,了解其中的大致观点即可。这种看法从感情上来说就不心安,你会觉得不踏实,会觉得没底。而事实上也确实远远不够。
现当代文学的百部经典其实包括三个部分:1、现当代文学 2、文学理论 3、美学
我认为这三个部分应该区别对待,下面就分别说下:
现当代文学部分(书目如下):
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严家炎、洪子诚等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五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三联书店出版社,2008.
陈平原:《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陈白尘、董健:《中国现代戏剧史稿(1899-1949)》,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版。
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修订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林非:《中国现代散文史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洪子诚、刘登翰;《中国当代新诗史》(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洪子诚、孟繁华主编《当代文学关键词》广西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
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北京:三联书店,2003.
现当代文学部分和我们的专业最为紧密,基本所开的书目都是各个领域的经典。阅读它们给我们带来的提高绝对是显著的(至少对我来说)。我的建议是通读一遍。但是由于考虑到应试的需要和整个考研计划的时间,所以我认为至少要重点阅读陈思和的《中国新文学整体观》、温儒敏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严家炎的《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陈平原的《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洪子诚、孟繁华烦人《当代文学关键词》。一是它们考的比较频繁,二是它们的观点与文学史结合得比较紧密,如严家炎的流派史基本就是现在这几个版本文学史中观点的由来。所以我们看的不会很累,很费劲儿。有时候接触新观点时的新鲜感会帮助我们克服阅读理论书籍的枯燥。(其实这些书并不枯燥,尤其是夏志清的书初看会觉得很过瘾)如果你还有时间的话,可以看看王德威的书,了解下海外学者研究的路数。李泽厚的书也可通读,这样会从思想上对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有个高屋建瓴的把握。
文学理论部分与美学部分(书目如下):
《文艺对话集》,[古希腊]柏拉图,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诗学诗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古罗马)贺拉斯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沉思录》,(古罗马)马尔库斯·奥勒利乌斯著,王焕生译,上海三联书店,2010。
《歌德谈话录》,(德)歌德著,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2010重印。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6册),(丹)勃兰兑斯著,张道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986。
《艾略特诗学文集》,(美)艾略特著,王恩衷编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复调小说理论》,(苏)巴赫金著,白春仁,顾亚铃译,三联书店,1988,1992重印。
《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德)尼采著,周国平译,三联书店,1986。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美)M.H.艾布拉姆斯著,郦稚牛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论浪漫派》,(德)海涅著,张玉书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小说的兴起》,(美)伊恩·P·瓦特著,高原,董红钧译,三联书店,1992。
《怎样做理论》,(德)沃尔夫冈·伊瑟尔著,朱刚,谷婷婷,潘玉莎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批评的解剖》,(加)诺思罗普·弗莱著,陈慧,袁宪军,吴伟仁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美的历程》,李泽厚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
《美学散步》,宗白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判断力批判》,[德]康德著,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美学》,[德]黑格尔著,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审美教育书简》,[德]席勒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文学理论》(修订版),[美]韦勒克、沃伦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金枝》,[奥]弗雷泽著,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年版
《存在与时间》(修订本),[德]海德格尔著,三联书店2006年版
《真理与方法》,[德]伽达默尔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小说修辞学》,[美]布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当代叙事学》,[美]华莱士·马丁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符号学美学·写作的零度》,[法]罗兰·巴特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现代小说写作技巧》,[英]乔纳森·雷班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语言的艺术作品》,[瑞士]沃尔夫岗·凯塞尔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现代小说美学》,[美]利昂·塞米利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小说鉴赏》,[美]布鲁克斯·华伦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版
《叙述学和小说文体学研究》,申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这两部分的复习策略差不多就放在一起说了。必读的书目当然是《文学理论》。自从改革之后,每年都会固定出一道里面的题目,基本都是抽取一个观点来考的,所以必须熟记。其余的书目中应该重点掌握其中观点的是《文艺对话集》《诗学诗艺》《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美学散步》《判断力批判》《小说修辞学》《美学》《审美教育书简》《存在与时间》《真理与方法》和《符号学美学·写作的零度》。这里所谓的重点掌握是指你需要能够熟记其中的主要观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而所有的百部经典都是需要整理成名词解释的:作者、大概内容及影响。这是个系统的活儿,也是个长期工程,需要你耐心地总结。这里推荐几本书,它们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这个部分的百部经典:
1、《西方文论史》 朱志荣 北京大学出版社 日期:2007-11-1(里面基本涵盖了西方文论的发展脉络和主要流派的观点)
2、《二十世纪外国美学文艺学名著精义》 赵宪章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日期:2008-3(对于各个理论家的综述,观点鲜明,有些可以直接拿过来作为名词解释的内容。对于没有办法通读原著,需要应试的我们来说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PS:百部经典与规定的专业课参考书目不可本末倒置。还是以我为反面例子:我就是在复习的过程中本末倒置,过于向百部经典倾斜,导致基础知识不牢靠,文学史和文学理论中的一些观点没有复习到,结果很悲惨。所以,我们还是应当以参考书目为主。即使退一步说,如果我们的百部经典复习的很差,两张专业课的卷子也是能各有个110分的。一句话:复习好给定的参考书目是王道。至于百部经典,我们当然要重视,但是不能过度拔高,也不要心生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