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些基本问题。
大三下学期开始,同学们有的准备出国,有的准备保研,有的准备找工作,有的则准备考研。没有哪种选择正确哪种选择错误的说法,但是对于本科成绩不好的同学而言,考研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考好学校的好专业的研究生,因为上完研究生以后,找工作会更容易,而且也容易找到更好的工作。我当初选择考研也就是因为我看到有很多我认为很好的岗位是不招本科生的,比如中石油和中石化,他们的要求就最起码是研究生。而我的一个学长,是清华计算机系的,今年上研二,他是定向班的,毕业以后不用自己去找工作,他是到国务院还是党中央下属的一个部门里边工作,单位直接帮忙解决北京户口。听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研究生毕业出去,年薪二十万到四十万,工作很好找。
今年全国计算机排名,清华排第一,国防科大排第二,北大排第三。其它学校像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这些学校的计算机也很强。北京邮电大学的计算机也应该很强,今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接收的三十三个保研名额中有八个来自北邮,当然不都是来自计算机的,还有来自通信工程和网络工程的。还有中科院的计算机听说也很强。
计算机自从2009年有全国统考以来,很多好学校都参加了全国统考,比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也有一些学校是自主命题的,比如国防科大和南开大学。北大今年参加全国统考,但是去年好像是自主命题。全国统考的科目是固定的,是计算机专业最重要的四门基础课,分别为微机组成原理、网络基础、操作系统和数据结构。自主命题的科目不固定,今年国防科大有考离散数学,南开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还考C语言。
硕士研究生分为工学硕士和工程硕士两类,工学硕士一般为三年,工程硕士有些学校为两年,但是清华的好像是三年。工学硕士可以直接转博,但是工程不可以(我也不知道直接转博到底是什么概念)。工学硕士以前都是不需要交学费的,而工程硕士每年都要交相对比较昂贵的学费,每年好几万块钱吧,具体多少不清楚。今年国家新出台政策,规定所有硕士都必须自费,不知道工学硕士是不是真的得自己交学费。也许学校会帮忙解决吧。反正工学和工程相比,工学要有很多好处。
今年的清华复试线奇低,为356分,比北大的还低,北大的好像365,原因是今年清华没有单独划工程线和工学线:凡是过了线的,不管是工程还是工学,大家都在一起面试,然后再按照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来划分工程和工学。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那些确实比较优秀的同学一个翻身的机会,但是竞争也更激励了,估计清华今后会经常采取这种形式。清华计算机系去年的工学复试线是378分,2010年的工学复试线是390分。
如果大家选择了考研,我要特别提醒大家,要全力投入考研中,别分心。首先,别男女朋友俩一块复习一块考研,想必这个观点是每个前辈都会提到的。学习是一个人的事情,你要是没考好谁也帮不了你。而且两个人在一起复习,分心是难免的,这样会严重影响复习效率。考研复习时间本来就很短,如果再浪费时间,要想考出好的成绩是很难的。两个人过一段时间见个面,一起吃顿饭就差不多了。对于那些没有对象的同学,就别考虑在考研期间找个对象了,三心二意是很难把事情做好的。我那时看到某位前辈说他在整个考研期间都没有联系过他喜欢的女生,所以我也以他为榜样,整个考研期间我都没有联系过我喜欢的女生,就一直安心复习,事实证明这样很好。其次是别抱着“考不上大不了找工作”的态度,有了这样的态度就容易懈怠,最后就只能找工作了,我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考研就要全力以赴,抱着必胜的决心,付出最大的努力,到时候即使考不上也不后悔。
有的同学喜欢一个人复习,但是我个人觉得大家一起复习比一个人复习要更好,首先大家一起复习的话会有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看着别人在用功学习,自己如果不用功就会有一种会被别人比下去的感觉,这样自己自然而然地就能够多花时间了。而且,和同学一起复习,有什么信息也能及时听得到,比如什么时候预报名,什么时候现场确认这样的事情。此外,大家在一起复习,也可以交流一下学习方法,对照一下自己的复习计划和别人的复习计划,这样如果自己走歪了可以及时修正。但是我知道有些同学自己复习的效率也很高。这我也不知道,但是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不建议大家一个人复习。
说到关注周围的信息,大家要经常看看考试大纲,对照着大纲来复习,大纲上不要求的就不用复习了,因为大纲上不要求的肯定不考,复习了也没用。对照着大纲,数学和专业课教材上很多东西就都可以不看。当然,你要是看《李永乐全书》或《高分笔记》或者别的专门针对考研出的参考书,那就没有必要看大纲了,因为那些书本身就是对照大纲编写的。大纲出得比较晚,九月份左右吧,可以先看往年的大纲,每年的大纲变化不会太大。还有就是要经常关注一下论坛。计算机考研的论坛主要有两个,王道论坛和天勤论坛。大家上论坛可以多关注一下同学的动态,也可以多了解一些往年考研的情况,还能得到别的一些有用的信息。
考研复习似乎是用每天复习的时间来度量的。别人说每天复习八小时,每天复习十二小时,但是我觉得我脑子比较笨,所以我每天复习的时间比这要多一些。我从三月份开始复习的,大三下学期的时候我每天复习十二个小时左右,到大四上学期,我搬到了图书馆去自习,那个地方学习氛围特别好,所以我的复习也就跟着周围的环境增加了一些量,每天复习十五小时左右。考研的最后几个月我都是每天早上五点十五起床,洗漱完了就差不多六点钟,然后去图书馆占座,中午就趴在桌子上歇一会,晚上十一点多钟才回到宿舍。每天都很有规律,其实感觉并不累。对于南开大学的同学,我强烈推荐大家到老图去自习。我觉得那个地方是全校自习最好的地方。早上六点十多分就开门了,晚上十一点二十多才关门,而且平时不会像在二主那样因为教室有课所以被清出去,此外老图的学习氛围确实很好。据我所知,二主应该是早上七点钟才开门,晚上十一点钟关门。你在老图,你就能够每天比二主多自习几十分钟。而且老图是每天都会清书,所以每天都得占座,这样能够督促自己好好学习。
确定目标院校的时候确定一所顶尖的大学是明智的,因为这样自己才会有强大的动力坚持下来。如果目标是一所一般的大学,心里难免会产生这样的想方法,就是反正考上了也就那样,结果就懈怠了。确立一所顶尖大学,心里就会时时刻刻有一种压力,学习的量也就自然而然上升了。到时候即使没考上,调剂一所别的学校也方便。
计算机考研考四门,分别为数学、专业课、英语和政治,其中数学分为三部分,分别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专业课分为四部分,就是前面说过的操作系统、微机组成原理、网络基础和数据结构;政治分为五部分,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经济与政治。考试的时候数学和专业课分别为150分,英语和政治分别为100分。
考研基本上就是比谁勤奋,比谁更有毅力。反正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最后谁付出更多的努力谁就更容易取得成功。本科专业是计算机的也不见得占多大优势。还是那句话,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考研,就全力以赴吧。
二、关于各科的复习。
数学:数学在考研的四个科目中所需要花的时间最多。数学我用的是《李永乐复习全书》,然后是《李永乐660题》,接着是《李永乐400题》。
《李永乐复习全书》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李永乐和王式安合编的,一个是李永乐和袁荫棠合编的,一般都用后者。我《全书》做了两遍,第一遍很慢,做了三个月左右,每天下午和晚上都做那本书,做完的时候是2012年8月20日,第二遍要快一些,一个多月就做完了,做完的时候是2012年9月23日。我们考研的时间是2013年1月5日。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接下来我做了《李永乐660题》,那本书是李永乐和王式安合编的。那本书其实有800题,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两部分。那些题都很简单,但是有一本书能够把平时能遇到的大多数选择题和填空题整理出来,我们用这本书进行一次综合训练,这是有一定好处的。我那本书做得很快,十多天就做完了。
然后我做的是《李永乐400题》,那本书很多人都说题目太难,没有做的价值。确实很难,但是我觉得那本书很有训练价值。那本书其实就是十套试卷,分为上册和下册,各五套试卷。我做《400题》的时候我很少能上一百分,但我还是坚持把它做完了。我做那本书的时候我是限时来做的,总是做不完。每做完一套试卷,我都会重新再做一遍,把每个题都弄懂。其实我重新做一遍的时候一般我每道题都会做两遍,这样有利于加深理解。这样每一套试卷我就经常要花三天左右的时间才能把它完成。但是当我老老实实地做完了这十套试卷以后,在做真题的时候就觉得特别轻松。
我做的第一套真题是2011年的真题,我做了一百二十多分,我做的第二套是2010年的真题,就错了一道选择题。后来由于时间紧迫,而且我个人觉得真题太简单,没有做的价值,所以我就没做了。真题我就做了这两套。李永乐系列还有《超越135分》,那本书是分专题的,比如多元函数微分学一个专题,重积分一个专题,格林公式的运用一个专题,你要是觉得这样分类整理会对你有好处的话可以看一下。我原来是想看的,但是买回来以后时间紧张,我就只看了一小点。当初我看到前辈说只要把李永乐的那个系列(即《全书》《400题》《超越135分》《历年真题解析》)每本书做两遍,考研数学上140分肯定没问题,我想这种说法差不多是对的。那几本书出得很好,要是踏踏实实做完了确实会有很大的收获。但是看个人时间安排吧。看你有没有时间做那么多。
数学的教材,高数我用的是同济大学数学系编的那两本书,概率论我用的是浙江大学的盛骤编的那本书,高等代数我用的是同济大学数学系编的那本书。也许很多同学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先看教材,做课后习题,把那些概念掌握了以后再把《全书》当成习题册来做。我当时就是这么做的。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来看课本和做课后习题,但是后来等我开始做《全书》了,我就开始后悔了。当初真应该早点看《全书》。看完了课本以后那些知识点我也掌握得不怎么样,有些还是不考的。课后习题比起《全书》的就更是差远了,《全书》上的课后习题每道题都很经典。所以我建议一上手就做《全书》。反正那些基本概念《全书》上也有总结,记住那些概念,然后多做一些题,多巩固一下就可以了。还有要注意的是要把每一道题都弄懂。只是一味地贪多,但是没有真正理解那些题,这是大忌。
专业课:专业课我也是从一开始就开始复习的。我每天的复习时间是这样安排的:上午看专业课,看到十点四十五,然后去吃中饭,吃完饭回来看英语,英语看两三个小时以后就做数学,一直做到晚上下自习。关于英语的复习我下边再讲,现在先谈专业课的复习。专业课的教材一般是固定的,微机组成原理用的是唐朔飞的书,网络基础用的是谢希仁的书,数据结构用的是严蔚敏的书,操作系统用的是汤子瀛的书。专业课辅导书市场上主要有两个系列,一个是天勤的,一个是王道的。我用的是天勤的书。我把微机组成原理和数据结构教材各看了两遍,操作系统和网络基础教材各看了一遍,然后把四本《高分笔记》做完了。后来我还把几本经典教材的知识点好好地串了一遍,这样我就对这几门专业课有了更好的掌握,这个也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不过应该是值得的。最后做了历年真题和天勤的八套模拟试卷中的前四套。
专业课我一开始也失误了,我就只是看教材,没有结合做题,结果就是很多概念看完了但是并不理解,即使微机组成原理和数据结构我看了两遍,但是很多概念依然很模糊。本来打算四本教材都看两遍的,但是后来觉得没时间了,我就赶紧开始做《高分笔记》了。现在想起来,刚开始的时候不做题地看教材看了那么多遍,有些浪费时间了。所以复习专业课还是得像复习数学一样边看书边做题才行啊。做完了题很多概念就理解掌握了,后来即使忘了,但是只要稍微一复习就能马上回忆起来了。
无论是《高分笔记》,还是王道的《联考复习指导》,那些书上对概念的讲述都不是很详细,所以概念是提出来了,但是我们看完了并不能够理解他们,要想理解那些概念还是要看教材才行。我很多时候是这样,看到《高分笔记》上边的概念,如果觉得讲解得不大清楚,就找出教材上对它的阐述,然后看课本上的讲解,最后再来做《高分笔记》上的题。我想《高分笔记》可以有两个基本用处,一个是界定范围。教材上的内容有些是考试中不会考的,比如微机组成原理中输入输出设备的硬件实现有很多就是根本不用看的。《高分笔记》是针对考研出的,可以对照里面的内容来决定教材上那些内容应该看那些内容可以不用看,免得花了很多时间看了一些考试不考的内容。《高分笔记》的另一个用途是可以作为习题册,上面的那些题也挺好的。虽然解析甚至答案也会出错,但是基本上可以接受。
接下来是历年真题,这个肯定是必看的。2009年开始有全国统考,算上今年的一共有五套真题。认真把这五套真题做完,就会有很大的收获。我除了做真题,我还做了某机构的八套模拟试卷的前四套,本来希望能够把八套都做完的,但是确实没有时间了。做试卷的时候要注意,一定要给自己定时,因为这些题本身都不难,但是题量是比较大的,平时就要经常训练,尽量把这些题在规定时间内做完,多积累一些应对考场的经验,免得考试的时候时间安排不合理。还有就是每做完一套试卷都要认真总结,把不会做的或者做错的都弄清楚,这样做完了试卷才会有进步。最忌讳的就是一味地追求数量,但是却没有停下来总结,最终导致原来自己不会做的题最后还是不会做。好好地看一下错题,总结一下,看一看参考答案是怎么做的,这是很有好处的,你马上就能发现自己的很多方法不对,这样就进步了。我做的八套模拟试卷出得很好,而且那八套模拟试卷的水平比《高分笔记》的水平要高,一个例子就是动态RAM的刷新,需要将信息读出然后写入,我们正常理解应该是需要两个存储周期,但是教材上说只需要一个存储周期,《高分笔记》也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然后八套模拟试卷中就解释了原因了——动态RAM的刷新并没有将信息读入内存,也没有从内存中写入,所以不需要两个存储周期。
也许有人会建议专业课可以晚点开始复习,但是我建议还是早点开始复习会比较好,其实专业课内容还是挺多的,复习晚了最后会很紧张。考研也是,如果决定了考研的话还是早点开始复习吧,最后时间特别紧张。我复习了差不多十个月,但是最后还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我们同学在一起的时候,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如果再给我一个月,我就能够准备得更好。
英语:很多人都会输在英语上,所以英语要特别重视。我英语用的是世纪高教出版社的书。原来我看了一本星火英语的《考研阅读120篇》,但是我觉得世纪高教的书更好。我先是看了世纪高教的《历年真题解析》,那本书似乎是必看的。我仔仔细细地看了那本书对阅读理解的分析,有一定的帮助。然后我做了《阅读150篇》的上册,下册我只做了一部分,《完形填空50篇》我也做了一部分,同样是世纪高教出版社的新题型那本书我也做了几篇。星火英语的《考研阅读120篇》我是大部分都认认真真做完了。
英语我没有背单词,我的方法是刚开始的时候一篇文章看八遍,每一遍都把每一句话每一个单词都看懂,第一遍的时候也许会遇到很多生词,然后我用手机把这些单词都查出来了。第二遍的时候有些单词我就记住了,有些还是忘了,我就再查,第二遍又记住了几个单词。第三第四遍的时候就很少有生词了,后面几遍就当是巩固今天新学的单词。今天遇到的生词记住了,但是过两天可能又忘了,但是很可能这个忘了的单词在后边某篇文章中又遇到了,到时又再重新查。这样遇到几次以后这个单词就记住了。这种方法挺好的,考研期间我的英语能力提升了不少。
我开始的时候每天只看一篇文章,一篇文章看八遍,后来每天看两篇文章,每篇文章看六遍,再后来每天看两篇文章,每篇看四遍。看得很慢,但是每天都会有进步,到最后我看一篇文章,遇到的生词很少,一般就两三个生词吧。不用查都能够把文章看懂。
做阅读短文后的题的时候,要争取把每个题都弄明白,为什么选这个答案而不选那个答案,逐渐掌握命题的规律。好像短文后面的题大部分都是按照他们的答案在文章中出现的顺序来排列的。第一题在第一二段,第二题在第三段,第四题在最后两段,就类似于这样的。当然,并不是每篇文章都这样,但是做短文的时候可以刻意去总结,这样考试的时候可以提高做题速度。
英语我花时间最多的是阅读,因为我的出发点不仅是做阅读,而且还有学习新单词,完形、新题型和翻译我也确实花了时间,但是作文我就几乎没花时间,只是考试之前练了练手,写了几篇。考试的时候眼看就要做不完了,所以写得很快,十多分钟就把两篇作文写完了。我觉得如果复习时间紧张,没时间用心准备英语作文的话,可以买本英语作文的书,看看别人是怎么写作文的。作文一般都有成法。比如小作文,要写道歉信的话,第一句话表示歉意,然后用两三句话说明一些别的东西,比如自己的感受,自己伤害对方的原因(假如你是因为无意伤害了对方所以请求对方原谅的话),最后一句请求对方原谅。大作文第一段描述图画的内容,第二至三段写自己的感想和认识,最后一段写自己得出的结论或自己提出的建议。英语考试的题型可以自己查一下,我在这儿就不再赘述了。
最后一定要限时做几张英语试卷,锻炼一下自己的应对考场的能力,免得到时候考场上时间分配不合理,有些东西做不完。
政治:政治复习不用太着急,八九月份开始复习都来得及。我是八月份开始复习的。到时候高等教育出版社会出一本《大纲解析》,那本就是红宝书。市场上有任汝芬的序列一,内容和《大纲解析》类似,但是我个人不推荐序列一,因为那本书讲解得没有《大纲解析》详细,内容也没有《大纲解析》权威。《大纲解析》没有习题,但是可以看《风中劲草》。《风中劲草》给自身的定位就是《大纲解析》的习题集,上边的习题很多,应该好好做一下。然后还有任汝芬的《最后四套卷》和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尤其是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好像押题的命中率挺高。
我刚看《大纲解析》的时候我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那部分,我看着挺有逻辑性的,看了能够理解,不需要死记硬背,所以我就打算这样仔仔细细地把《大纲解析》看完。我花了很长时间看完后才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那部分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那部分是没法理解的,就只能是死记硬背,还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那部分也需要记忆。所以我就觉得浪费了很多时间,最后都没时间做《风中劲草》和《肖秀荣1000题》了。所以建议大家复习政治的时候多背一下,多做一些题。《风中劲草》和《肖秀荣1000题》都很受好评。最后一定要做一做《肖秀荣最后四套卷》和《任汝芬最后四套卷》,尤其是《肖秀荣最后四套卷》。今年《最后四套卷》中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问题居然在考研中奇迹般出现了。
政治复习后期,大家都会背《最后四套卷》,我要说的是,背大题的时候不要背原话,要背知识点。背别人的原话是很困难的,只要背主要知识点就行了,到时候根据自己的理解,把相关的知识点答出来就能够得分。
还有肖秀荣任汝芬的《最后四套卷》中的选择题务必要掌握,那些选择题涉及的知识点在考研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每做完一套就背一套,其实也没什么困难。那几套试卷的选择题都是大纲解析里面的原话,平时很难没注意到,但是考试会考,所以务必要背住。考试的时候听说大家的大题都答得差不多,但是选择题做差了就考差了,所以选择题很重要。
三、关于复试。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复试包括笔试、面试和机试。官方文件的说法是笔试成绩占一百分,机试成绩占一百分,面试成绩占三百分,初试成绩占五百分,最后各个成绩都加一块,按照成绩择优录取。其中面试又分为英语面试和技术面试,英语面试占百分之二十,技术面试占百分之八十。
我先说一下复试的流程,这样大家对复试好有个直观的理解。今年清华计算机系的复试是这样安排的。三月十八号上午资格审查,资格审查的时候需要交身份证复印件、学生证复印件(已经毕业的同学是交毕业证的复印件)和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资格审查的时候老师会给一个考研成绩单,那个成绩单对某些后来需要调剂的同学可能会有用。我们交的那个大学期间的成绩单应该是面试的时候给老师们看的,作为对我们评价的参考。
下午是机试,就在计算机系的机房里面。上机环境是VS2008,给我们监考的那两位应该是俩位研究生学长,态度很亲切。判题系统是清橙网络自动评测系统(http://oj.tsinsen.com),建议大家在机试之前把VS2008和清橙评测系统用熟了,免得到时候用不习惯。机试时间是两小时,从下午两点到四点十五,三道题,题型采用ACM题的形式。
晚上是笔试,也是在计算机系的机房里面。笔试的时候那个监考老师比较严厉,他还检查了我们的准考证(就是我们考研初试的时候的准考证)和身份证,不过氛围依然很宽松。机试的时候两位监考老师好像都没有检查准考证。反正大家能走到这一步,肯定都是很不错的,应该不会有人违纪。笔试的时间是两小时,从晚上六点半到晚上八点半。
十八号的资格审查、机试、笔试都在东主楼。第二天上午八点半开始是面试,面试的地点是FIT楼,离东主楼比较远,在清华大学东门进来的左手边。面试的流程也很简单。只有系统结构方向有单独的英语面试,其他的两个方向的英语面试是怎么安排的我不清楚。英语面试的时候我是第一个进去,老师就问了我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是应届生吗”,第二个问题是“请描述一下你的经历,特别是项目经历”。第二个问题我听不大懂,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在一张桌子上,一位女老师在用英语和我说话,另一位男老师在用电脑记录,我就坐在老师边上,像平时聊天似的,气氛很温和,就说了几句话,用不了两分钟,不需要提交任何资料,也没有像往年的英语面试一样看一段论文,然后回答问题,可能是每年的安排都不一样吧。不一定明年又会换一种形式。然后是技术面试。技术面试要正式一些,不过没有想象的那么严肃,老师们都很和蔼。大概有六七个老师当评委,他们做在一张很大的会议桌旁边。进来的同学被安排坐在会议桌的桌尾那个位置。有一位女老师专门负责通知轮到哪位同学进去;同学进去以后门会被关上,在外面根本听不到里面在说什么。进去以后,我们就把考生自述交给一位男老师,那位男老师负责把考生自述分发给各位评委老师;考生自述要复印十份左右,多点也没关系,要保证在场的每一位老师人手一份。这应该是个惯例:虽然官方文件上说要准备考生自述,面试的时候会用,但是没有具体说明需要准备几份考生自述。如果你只准备了一份,我想到时候肯定会非常尴尬。老师们先让我自我介绍,然后问了我几个问题。这个地方提醒一下,复试的时候一定要准备中文的自我介绍。中文的自我介绍只要把考生自述的内容概括一下就行了。老师没有问那些很高深的问题。“你愿意去深圳吗?”“你愿意读工程吗?”“工程硕士需要交钱你知道吗?”“你报的是哪个所?”(我们报考的时候都只报方向,我报的是系统结构方向,系统结构方向有两个所,分别是网络所和高性能所,但是并没有报哪个所,我就回答说我联系的是高性能所的老师,也许这个问题我回答得不好),“你愿意到网络所吗?”“你为什么要考研?”“你本科学过哪几门课?”(老师问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本科学的是软件工程,是软件方面的,而系统结构方向是偏硬件的)此外还问了一个和专业相关的问题,“既然你报的是高性能所,那你就谈谈你对高性能计算的理解。”(这个问题我回答出来了,因为我原来联系导师的时候,我联系的那个老师的研究领域就是高性能计算,所以我在百度上好好查了一下)。基本上就是这几个问题。
这样,复试就结束了。体检有另外的通知,体检和复试没什么关系,复试之前去或者复试之后去都可以。接下来有些同学会接到老师的电话,告诉自己你被录了什么。但是应该大部分同学都没有接到电话吧。接下来就等待学校的正式通知了。
首先对于复试而言,最重要的肯定是初试成绩。面试的时候老师们会根据他们所掌握的资料来评价一位同学,而他们所掌握的资料中他们很看重的一点肯定是初试成绩。也许你本科成绩不好,也许你本科学校不好,也许你没什么项目经历,但是初试分数不错就足以证明你的能力。我觉得面试的时候初试成绩会对老师们对同学的评价产生很大的影响。
对复试最重要的其次是机试。初试结束以后,自己考得怎么样很多同学心里就都有底了,这时候很多同学就开始准备复试。至于如何准备复试很多同学会很疑惑,那时候我也是这样的。我的建议是尽早开始准备,首先集中精力准备机试。面试的时候老师会问什么问题很难把握;笔试第一天晚上八点半才考完,面试安排在第二天早上八点半,参加笔试的同学有五十多个,老师们不会连夜把试卷批改出来,所以面试的时候老师们不可能看到你的笔试成绩,你的笔试成绩也就不太可能影响你的面试成绩了,而且笔试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提高;机试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的,所以特别需要花大力气来准备机试,老师们又很重视同学的动手能力,往年有初试考得很好但是被刷的同学,应该就是机试考得不好了。今年的机试三道题,第一道题是送分题,第二道题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出来,第三道题我连个思路都没有。如果你能够把第二道题很漂亮地做出来,面试的时候老师肯定会对你刮目相看,但是如果你连第一道题都没做出来,那老师会对你怎么评价可想而知。所以,准备复试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准备机试。
机试我用的是《2013年王道论坛计算机考研机试指南》那本书。我本科虽然学的是软件工程,但是我的编程很差,大学期间我就没怎么编过程;这本书写得很好,上面讲的那些算法浅显易懂,而且内容全面详细,只要认认真真看完这本书,掌握上边的算法,就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今年王道论坛上有免费的电子版可供下载。看完那本书以后我平时做题是在九度oj上,也是王道论坛的,它上面收录了全国各大高校的历年机试真题,难度适中,很有训练价值。我看过poj的题,大家可以对照一下,就觉得poj上的题对复试机试没有针对性。
接下来是准备笔试。我们系统结构方向的笔试有三科,《计算机系统结构》《编译原理》和《软件工程》,但是考试的时候只考两科,其中《计算机系统结构》是必考的,《编译原理》和《软件工程》是二选一。每个科目清华的老师都出了相应的教材,一般都推荐看清华老师出的教材。我当时二选一选的是《编译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我用的是郑纬民出的那本书,《编译原理》我用的是张素琴出的那本书。编译原理确实需要好好复习一下,以前都没有接触过,上面的那些概念要是不学真的不知道。张素琴的那本书上面的内容,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是必考的,必须要看懂,语义分析以前也考过。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的题占了大部分。我就看到了语义分析,后面的内容我没看;今年最后一题是关于display表和动态链DL的,我没看过,所以不会做,应该是语义分析那部分之后。今年的编译原理试卷有四道大题,前三道大题都是关于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的。《计算机系统结构》那本书有没有看的价值,这就很难说了。首先那本书内容太多了,要是用心看的话根本看不完。而且我仔细对照了历年真题,包括今年的真题,在那本书上很难找到答案,或者是因为我对那本书太不熟悉了,所以找不到答案,但是我觉得把复试笔试的《系统结构》全寄托在那本书上,这应该是一个糟糕的策略。我原来也看了那本书好几天,但是就觉得看了很多讨论很深入但是考试根本不会考的东西。但我不是说那本书完全没用,我知道2009年有一道题用了阿姆达尔定律,是那本书上的内容。直到后来临考前,我好好研究了一下历年的真题,发现系统结构的题大部分都是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题,只要好好琢磨一下,大部分都可以做得出来。关于复试的真题,我回忆了一份,也放在王道论坛上,不知道能不能找得到,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此外王道上还有很多往届的前辈们回忆的真题,大家好好看一下真题就知道复试笔试到底都考些什么了。
我是考完研第二天开始准备复试的。我原来听说面试的时候清华的老师很关心同学的毕业设计,所以我先做毕业设计,做了十多天,我的想法是现在首先对毕业设计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至少老师问的时候能够回答出来个大概。结果我花了十多天做毕业设计,但是毫无进展,部分原因是没有老师的指导,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那么多天纯粹就是浪费时间。如上所述,面试的时候老师从头到尾都没有提一句我的毕业设计。后来我终于决定把毕业设计放下了,先准备一下笔试和机试。我看了一天还是两天的计算机系统结构那本很厚的书,后来听说复试中机试很重要,所以就先准备机试了。现在想起来,我当时决定放下毕业设计和笔试,首先准备机试,这真是个明智的决定。
我当时看完了《王道机试指南》,觉得自己机试没问题了,后来我回头做九度上的题的时候我才知道我的机试距离复试水平还有多大;准备复试的时候应该花最多的时间来准备机试。
关于复试的问题我咨询过清华高性能所的老师,老师告诉我面试的时候需要看老师的具体情况,看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是什么样的,而我们能够准备的就只有笔试和机试。老师还说面试的老师会你看对这个领域的各方面的了解,以前有同学初试考得很好,但是对这个专业领域的了解很差,所以还是没有被录取。根据我对老师的意思的理解,老师说的“对这个专业的各方面的了解”指的应该是笔试和机试,尤其是机试,就像上边说的,面试的时候老师能够直接看到我们的机试成绩,也就是说,除了初试成绩以外,机试和笔试成绩也会影响老师对我们的评价。
还有就是联系导师的问题。有人说联系导师没什么用,我觉得这种说法并不准确。给我们面试的老师应该就是以后我们要跟着的导师,所以面试的实质就是导师们把我们叫过来,和我们见个面,然后给我们打分。以前都是通过初试成绩和机试成绩来了解我们,现在和我们实际接触一下。老师们也是人,我们要是和他们接触过,肯定会影响他们对我们的评价。至少我们在复试之前联系导师可以首先把我们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老师,这样即使面试的时候有些失误,老师也不至于把我们一票否决了。事先联系导师的时候如果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答复,那当然是最好的,但是老师们应该不会轻易给同学一个肯定的答复吧。但是即使没有得到老师的肯定答复,也可以给老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同学们准备复试的时候可以提前到北京去,在那儿多待几天。我们十八号复试,我十二号就到清华了。清华有个照澜院住宿部,很多来清华复试的同学都住在那儿。那儿是按床位出租的,每个床位每天60块,不过需要学校的介绍信,或者可以找个清华的同学,让他把他的学生证抵押在那儿就行了。每个房间有四个床位,在那儿住几天还可以多认识几位室友。吃饭也很方便,听涛园二楼有个清青面吧,可以支付现金,当然那儿除了吃面,也可以吃饭。然后清华有很多教学楼,像四教、六教,都可以上自习。我还用了学长的账号,所以在教室里可以上清华的无线网;学长说他们的账号可以供三个人同时使用。所以在清华我觉得和在自己学校没什么两样,什么都没受影响。在那儿多待几天,对那儿也会熟悉一些,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的。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就是复试的时候,无论是机试、笔试还是面试,都要至少提前半个小时到考场,尤其是机试。机试之前我正在教室里面,打算考试之前再做最后一道题,所以就踩着点去了。通知上说我们下午两点十五开始考试,两点钟进入考场,前十五分钟熟悉上机环境,所以我就两点左右才到那儿。到那儿以后发现其他同学早就入场了。我在那儿慌乱之中打开了电脑,可是我的电脑的那个VS2008怎么都用不了,不知道是那个VS2008有问题还是我不会用。反正正式考试开始之后我弄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换了两台机器,依然不行。最后监考的那位学长让我用Dev-C++进行编译,用起来很不顺手,觉得有点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