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录比,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和文学院的官方网站(这两个网站的招生信息栏目一定要密切关注,关于自命题科目的命题简章、近几年的报录比、初试成绩及排名查询、复试安排及复试确认网址、复试成绩、录取名单等都公布在这两个网站上)都有近几年的相关数据,自己可以查询,大概言之,近几年报考人数九十到一百三四不等,而录取人数,前年只有四个,去年只有五个,录取名额非常之少(大多数院校现当代文学至少都在十个名额左右,我所知道的只有北大每年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共招四五个),但今年形势突转,居然在复试之前就公布了名额指标(往年一般不公布,只有在录取名单出来之后你才知道当年录取几个),而且现当代文学居然要12个人!(实际上今年招收了13个人,另有一个是少数民族骨干计划,不占指标名额,研究生院另有安排。但参加少干计划的同学第一年要到中央民族大学培训,似乎第二年跟随下一届上课,所以有可能占的是下一届的指标)所以今年不少考生是比较幸运的,从出分到出线,再到出名额指标,到复试,心情从痛苦到纠结,到乐观到欣慰,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真是经历了过山车一样惊心动魄的变化。这样来讲,考研确实是有运气、机会因素掺杂在内的,因为它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它当年的名额指标,直接决定了初试成绩中等及靠后的同学的命运。所以,既然名额指标不可预知,那么对自己来说,就不要过多想这些无用的问题,尽可能的努力,在保证单科一定过线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升自己的总分和排名,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有实力,只要你能考第一,那么被刷的可能性只有百分之零点零零……一吧。关于今年为何招这么多人,我是这样猜想的,第一是因为本年推免的人数相对不多,整个文学院九十多个指标里,只有26个用于推免,具体到现当代文学,只有三个推免生,一个是武大保送过来的,两个是南开本校的。另一个可能原因,在指标基本浮动不大的情况下,既然近两年现当代招生太少(似乎这也会影响到大家的报考热情,产生消极影响?),其他专业必然会招得多些。风水轮流转,也该轮到现当代多招点人了。所以你会看到,今年文学院的语言学和文字学和去年相比就少招了好几个。实际上,看现当代零几年的几年报录比,你会发现,那两年少则七八个,多则十三四个,可见现当代并不是一直只招四五个人的,这样来看,今年招十二个也并不稀奇。而从这种倾向来看,大概明年(以及接下来这两年)也会保持较为稳定的名额指标,不至于又一下子回到四五个,明年的考生应该比较占优势——当然,这也只是我的猜想而已。
关于专业真题,网上就能找到00到12年的电子完整版(部分我和原版真题的图片版对比过,完全一致,绝对可信),新浪爱问和百度文库等都能找到,考研论坛里一位好心的网友也分享了自己的00到14年(?)的现当代和文学基础真题电子版,都可以找到。网上买什么纸质的真题完全没有必要,南开研究生院官方也不再提供出售考研专业真题的服务,看这个就完全可以。真题有必要自己好好研究研究,可以总结出南开命题的一些重点(自己不妨总结一下,也可以参看前年一位学长在论坛里发的现当代考研经验贴。另外,关于这点,要重视南开现当代文学诸位老师的个人简历和研究方向,自己可以网上多查一查,老师们的研究方向会决定他们在命题中喜欢考哪些知识点),而且,近两年的真题出现了以前考过的题目,重复率有所上升(以前较少重复),值得关注。关于近两年的真题,在另外的真题贴中我有简略的分析,可参看。
接下来就谈谈我的一些具体备考经验——需要着重提醒的一点是,复习确实无定法,我所说的一切仅供参考借鉴,只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启发,万不要盲从,归根到底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不是说怎么怎么做就一定能考上,另外怎么做就一定考不上。
关于复习需要看的书目,我认为现当代文学方面有这些:
1《现代中国文学》上、下两本,南开大学出版社(应该出过两版,第二版较少见,但哪个版本都可以,我专门对比过,基本是一致的。淘宝有售);(重点阅读)
2《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重点阅读)
3《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洪版的当代文学史,我感觉知识点比较琐碎,用语有时又晦涩艰深,每个作家基本都一小段话,没有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个人感觉对做大题帮助不太大,不建议重点阅读。倒是应付填空和名词解释题似乎还有些用。在我自己,大三下学期我们学习这本书时,仔细阅读了两遍,此后到考研,便再也没有翻过了。)4《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过两版,没有差别,新版当当网应该有售);(陈版的当代文学史注重文本分析,比较有用,但我觉得也不需要全部细读,只需要挑重点的章节,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阅读,因为里面的有些作家作品是永远不会考到的。)5《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评》上下两本,南开大学出版社(淘宝、孔夫子旧书网等有售)。
(应该高度重视南开版的作品选,这套作品选编得特别好,楼主刚开始对南开现当代“动情”就源于这套书。作品是文学史的基础,一切都由作品阐发而来,南开的真题向来也注重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这套作品选小说部分最好能够全读,至少重要作家的作品都要读,长篇来不及看的也要看上面总结的情节梗概。作品后面的作者自述、解题和评论摘要(尤其是解题)要细读,非常有价值。诗歌部分,现代卷应该全读,当代卷挑重要的作品读,比如地下诗歌、朦胧诗、第三代诗等。读了这些,就足够对付文学基础里的诗歌赏析和现当代部分的文本分析题(其实这两年也就是诗歌赏析,所以考现当代的同学要做两道诗歌赏析题)了。读诗歌的解题时,要注意和借鉴它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会大有启发。诗歌赏析考出来的一般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重要诗人,所以答题时有一个诀窍,分析文本时要结合诗人所属诗歌流派的艺术特征以及诗人自己的文学主张,这些在他们的作品实践中一定会有所体现……散文挑一些重要的读读就可以。)其实在以前的参考书目里,还有一本程光炜等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我在复习的时候浏览过,不是太喜欢,重点章节做过笔记,感觉收获也不大,所以不推荐这本书。另外有一套教材似乎比较流行,即朱栋霖等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我也不太喜欢。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取舍。
以上是我认为的必读的重要教材,接下来我再列一些自己认为比较重要,较有帮助的现当代文学方面的著作,以供参考:
1《问题与方法》,洪子诚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可以重点阅读。这本书是洪子诚先生在北大的讲课实录,严格来说,对于应试答题不一定有直接的用处,在考试中我也没有用到其中的观点,但是,手捧一书,就可以直接聆听北大的高水平的讲课,最重要的是,它能开拓你的视野,锻炼你的思维,引导着你对一些现当代文学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比看一本枯燥的教材获取一些直接应试的知识点要重要得多,意义深远得多。)2《中国现代小说史》,夏志清著(旧书能买到复旦版的,去年广西师范大学出了新版的,当当网应该能买到新书);(可以重点阅读。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从中获益良多。大陆当代八十年代末的“重写文学史”,以及对张爱玲、沈从文、钱锺书等的重新挖掘和关注,都受到此书的直接影响。它的意义在于,深受其师——“新批评”大将布鲁克斯影响的夏志清先生的这本书,是以纯文学的价值标准去衡量一切作家和作品,始终以“优美作品的发现和评审”为己任。而大陆的现当代文学教材,不论是意识形态色彩较浓的王瑶、唐弢等的现当代文学史,还是八十年代以来竭力摆脱此种影响的《三十年》、人大版《现代文学史》等等,在它面前都不免要汗颜。对比着来读,如拨云见日,豁然开朗,醍醐灌顶。它会让你不再盲从于你所习惯的文学史的定论和语境,而是用另一副眼光重新审视近百年来之文学,以剥离了意识形态等种种因素的真正的属于文学自身的标准,以严密的文本分析为证据,做出自己的判断,逼近和还原历史的真相。在我看来,即便是现在比较权威、流行的几套现当代文学教材,都或多或少还有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或拘于前人的定论和见解不敢迈步,远没有夏志清先生非凡的勇气、眼光和创见。所以,我相信历史被遮蔽的真相还没有被完全还原,重写文学史远远没有结束,文学史仍将会被改写,它仍将在未来几十年乃至更远的时间中持续下去。当然,囿于种种因素,作为一部个人独著、表达个人见解的文学史,其中的一些观点也难免有偏颇甚至错误之处,我也难以苟同。但有些东西本就是需要讨论乃至争论才能渐渐明朗的,何况夏志清大概也没有说自己的就对,强加自己观点于别人。最后一点,尽管这本书是从英文原版翻译过来的,其语言和叙述依然精炼明晰、通俗流畅,颇具个性和文采,读来很有美感,是一种享受。现在大陆的不少论文和著作,要么写得晦涩拗口,故作高深,要么有学无文,缺乏良好的文字组织能力和素养,让人不欲卒读,与夏著比照,实在应该烧掉。所以我认为,这部《中国现代小说史》,无论是在方法、内容、见解上,还是在形式、语言、叙述上,都足以成为一个经典的示范,永远垂范于后世学人。)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温儒敏、赵祖谟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版加了两节,好像是莫言和样板戏,我感觉写得不是太好,所以第一版、第二版看哪个都行,影响不大);(可以重点阅读。此书以专题的形式探讨了数位现当代重要作家、流派及相关重大问题,语言浅显,娓娓道来,如同听课,分析细致而有层次,观点公允而有学理性,对学术研究现状也有所介绍,写得很精彩。读后一定会有很大收获和启发。无论是单纯的应试,还是拓展视野,都非常有用。)4《〈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温儒敏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应该出过两版,以第二版为佳);(可以挑重点选择性阅读。此书有两个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第一是第二版的书里面每章后面都有习题以及解题思路,对如何答题比较有帮助;第二是每章都有评论摘要,节选的都是著名学者在论文或著作中对相关作品的评论,重要作家作品的评论摘要可以重点把握。)5《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严家炎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可以挑重点选择性阅读。这本书似乎有不少人推荐,但我浏览的时候感觉收获不是特别大,现在能想起来的,就是附录(?)的论文中提出的“异元批评”以及书中徐訏和无名氏的异同比较是较有启发的。)6《鲁迅作品十五讲》,钱理群著,北京大学出版社;7《与鲁迅相遇》,钱理群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可以重点阅读。以上两本书是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解读鲁迅的重要著作。鲁迅先生,作为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和绕不过去的巨石重镇,我们有必要通过各种方式去走近他,理解他。这两本书,就是走进鲁迅世界的一个很好的钥匙。在堪称鲁迅知音的钱理群先生的引导下,听着那娓娓道来的深情语调,我们会慢慢地被感动,会慢慢地走近和读懂这颗“二十世纪中国最为痛苦和深邃的心灵”。)8《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好像出过两版,二版增加了不太重要的两章,影响不大,两版均可);(可以挑重点选择性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及研究都受到西方文学及理论的很大影响,有必要对二十世纪西方文艺理论有较为深入全面的了解。在分析阐述一些现当代文学作品和现象时,这些理论都能派上用场。而且,了解这些理论,对复习文学理论科目也有很大帮助。《文学理论教程》里牵涉到许多二十世纪西方的文艺理论,阅读此书会让你对一些问题有更为深入的理解。谈文学理论的著作向来晦涩难懂,这本书的语言则较为通俗,容易理解,层次分明,是一本不错的入门书。)以上就是现当代的书目,文学基础的书目则比较简单了:
1《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常见的好像是二版和四版,区别不大,均可);2《外国文学史》上下两本,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or《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朱维之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众所周知,这是比较流行的两套外国文学史教材,但其实用自己学校发的外国文学教材就可以,哪怕教材不是这两者。毕竟文学基础只是考察一些重点,而这些重点大都是比较有定论的东西,各个版本相差也不是很大。像我为了复习方便,用的就是我们学校自编的教材。)3《中国文学史》四本,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这就涉及到文学基础科目的取舍问题。大家都知道,简答和论述等大题可以选作,如果文学基础中有三门能够完全拿下来,另一门就可以不做(名词解释除外)。我的建议是,除了现当代本专业的题外,最好选择文学理论和外国文学这两门。文学理论是关系到文学的方法论,是重要工具,内容也不多,一般人都会选择,而外国文学内容比古代文学少,重点突出,一般考的都是小说,分析起来也比较有意思,也不失为一个合适的选择。当然,这个可以因人而异,如果不喜欢或擅长外国文学,也可以选择古代文学。总之,三门里面选择自己较为擅长的两门,剩下的一门可以作为次要科目复习,甚至可以完全不复习,只掌握名词解释就行。以我为例,我选择的就是文学理论和外国文学。考研第一年因为支教等缘故,时间非常紧张,文学基础就重点复习文概和外国文学,古代文学根本就没看,只是考前看了看古代的名词解释,考场上各个方向包括古代的名解都答出来了,大题答的就是文概和外国文学,没碰古代的题。最后文学基础仍然拿下了121分,一个不算低的分数。第二年时间比较充裕,所以暑假就过了一遍崇文书局那本不算薄的《中国文学史辅导与习题集》。虽然当时收获也不少,但随着之后重心转向现当代及文概、外国文学,等快考试前就发现,暑假看的古代文学的知识点基本忘光了,其实和没看是一样的。考前仍然是只过古代名词解释,考场上的答题策略仍旧和第一次一样。所以我的建议是,除非是你时间精力非常充沛,否则,剩下的那一门可以完全放弃,只掌握名词解释就可以。真的不用害怕,文学基础毕竟考察的是基础,是重点,只要你踏踏实实复习好文概和外国文学(或古代文学),这两门的题就一定能拿下。另外,还需要提一点,还是那句话,它只考察基础,完全不用迷信以前的参考书目,非得一切科目都买南开的教材。以前的参考书目还有崔宝衡的外国文学作品选,稍稍分析真题你就会发现,也是完全不必要看的,文学史完全就足够了。
接下来说怎么复习的问题。首先,现当代文学的复习,一定要重视作品选的阅读。我在大学读的书尤其现当代文学方面的书还不算少,但毕竟在考研面前一定不够全面,所以我大三下学期花了一学期继续补充阅读各个重要作家、流派的作品(我开始正式阅读南开版的现当代文学史是在暑假才开始的),因为我认为作品是文学史,是一切阐发的基础,只有读过大部分作品,对分析作品的文学史才会更加容易理解,更加印象深刻,也更易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且,每多阅读一篇作品,就仿佛多了一种武器,因为无论它考出来什么,哪怕是比较偏的课本上阐述不多的知识点,你也可以凭借相关的作品阅读和自己的见解来应对。作品是真正的万能武器,如果所有的重要作品你都阅读过,那就必然可以做到它考到哪里,你会到哪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无谓难易,随心所欲。这才是最高的境界。而且,如果只是死读教材,在题目较为基础、简单的前提下,往卷子上搬书上的知识点固然能取得一个不错的分数,但缺乏作品的例子、学术观点以及自己的见解,很难在专业课上脱颖而出,拔得头筹。尤其是在题目变难的情况下,读作品的优势会更加凸显出来。当然,我这种花一学期读作品的复习安排不一定值得效仿,在此我只是想说明作品的重要性。就像我前面说的,作品是文学史的基础,一切都由作品阐发而来,所以除了南开版的作品选,一定还要多读其他一些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家、流派的作品(包括中长篇),在复习时间和精力允许的前提下,能多读就多读。我的建议是,这项工作最好放在前期完成,到了暑假以及大四下学期就不要再注重于作品尤其是中长篇的阅读了,重点转向文学史和其它科目的复习。 另外,除了上述开列的那些现当代文学的学术著作,没事的时候可以去图书馆多翻阅翻阅其它知名学者的代表性著作,比如汪晖、陈思和、陈晓明、王德威等等的著作(包括南开现当代老师诸如李锡龙、耿传明、李新宇、罗振亚等老师的书也可以翻翻),以及作家研究资料等,不一定细读,浏览一下,稍微做点笔记,对他们的观点大致有所了解,也是极有好处的。也可以去期刊阅览室翻翻《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丛刊》、《人大复印资料》等权威期刊,对学者们的观点、论文的阐述方法、当前研究动态稍有了解。
关于做笔记,我是这样认为的。笔记的目的是把书读薄,掌握其精华,所以不要把做笔记当成完全的抄书。笔记首先是要把书上的知识点、脉络和层次理清理顺,书里面层次不清晰的地方需要自己概括出来,列出关键意思和一二三点。其次,书里面的例子等等不要全部照搬,有些你完全理解而且能记住的就不要抄,只补充你认为重要而且之前不知道,需要进一步巩固的。笔记的目的不只是手过一遍,增强印象,更重要的是,要把书里的精华和框架、脉络整理出来,根据笔记你能够对每一点进行拓展,还原出书上的丰满的内容(这才是做笔记的最关键的原因!所以,读书过程中,理解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真正理解了,你自然能把每一点详加阐述和发挥)。这样的话,在后期尤其是在考研之前,你就可以不用再过厚厚的教材,而只是把笔记阅读和记忆两遍便可以了。不仅能大大提高复习效率,也能减轻一些心理上的负担。南开版的现当代文学史和北大版《三十年》建议重点做笔记,其它现当代教材及文学基础教材可根据自己具体情况而定。(文学理论和外国文学内容不多,层次也比较清晰,我是直接过的书,没有另做笔记)关于复习安排,最好是先过南开版的作品选、现当代文学史,再过《三十年》等,最后过文学理论、外国文学等。毕竟文学基础较为次要,掌握重点即可(所以过文学基础的时候一定要抓大点,许多细碎的完全不可能考的知识点、作家作品直接略过),放在最后看就可以。如果文学基础哪一门比较薄弱,也可以开始早一些。现当代第一遍要过得细一些,勾画出重点,标注出自己的感想、问题等(遇到自己不太懂的问题、知识点一定要请教同学或网上检索相关资料。要重视网络对学习的重要促进作用,如果教材上哪些内容讲得比较简略,或自己要准备和拓展一些重点,就可以网上检索相关介绍资料、评论文章、知网论文等,既便捷又有用),第二遍就可以返过头来做笔记,以后再看就可以光抓重点了,最后过笔记。文学基础做不做笔记自己视情况而定,如果想复习起来更方便,看自己或别人的课堂笔记,或者找找网上共享的比较好的笔记也可以。文学基础除了理解就是大量的记忆了。在考研最后一个月里,记忆背诵还是比较关键的,最好各科笔记、名词解释等都能背一背,毕竟大家不是天才,即便看过好几遍也不可能过目成诵。至于具体到每个月每个时期应该看什么,没有定法,需要按自己情况制定具体计划了。
关于做题,也稍微说几句。名词解释,书上画出来可以,自己总结可以,看网上总结的较为齐全的资料,再自行补充也可以。我没有自己总结,在看书复习的过程中就对这些知识点有所理解记忆,最后稍微补充过了遍网上找的名词解释。答题的时候要注意题目的要求以及分值,不要高分值的题答得不多,低分值的题答得反而很详细。这就需要大家在平时就要考虑和注意考场上各个题目分配的时间(像英语的话考前就要卡时间进行模拟演练,我第一年就因为这个重大失误导致英语没有做完,与南开擦肩而过……惨痛的教训,一定要重视),最后的论述题分值大,一定要预留出较充足的时间,如果只想着前面每道题答得很详细、很多,到了最后论述题却来不及好好写,便得不偿失了。对一般人而言,考研确实是一项强度很大的“运动”,无论是专业课,还是英语政治,在考场上时间都非常紧张,至少在我每一门基本上都是从开始一直写到最后铃响,没有停过的,能提前五分钟十分钟做完就已经很不错了。另外,写字的速度固然重要,但不要盲目地为了多写而多写,只顾写得快,不思考答得怎么样,以为写得多了自然得分就高,两者没有必然联系。不少同学答了十页乃至答满整个答题纸(大家一般平时考试的卷纸是四页,考研专业课答题纸除去第一页的试卷说明等,共有十一页空白页可供答写),成绩反而不高,我的两次考研,专业课都只答了七页或七页半,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所以,量不能说明一切,老师是明眼人,在有限的篇幅内,足能看出你有没有答到点上,看出你的基础和水平如何。当然,在保证答题质量和时间分配均衡的前提下,写字快一些,多答一些自己知道的东西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