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哲有言,“所谓经验,多半扯淡”,我也觉得这话说的极有道理,所以还是要把最重要的话说在前头——备考是很个人化的事,每个人的经验都只应该是启发而不是什么规定。但是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的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经验帖大概就是借以窥见历史进程的一个渠道。
先说我的情况,二战,2016南开现当代文学考研已经拟录取,可以叫我学长。我从2015年七月开始正式准备,初试总分400排名第二,复试加权后总分第一。
要说备考经历,无非是早起晚归久坐不动之类的,间或插入点心情不顺的插曲。这都是每个认真备考的人都会经历的,调理得当是一道好鸡汤,不过我不想说这些了。只是要说一下,凡是认真备考,必须要有总的任务量、进度设计和每天的大概复习量的设计,要自律,要做行动派。所以不写什么前言,直接进入主题。这个帖子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个人对如何备考的一点看法,另一部分是书目。
先说公共课——
政治:
我的成绩不算太好,69——对一个文科生来说69不高,对吧?尤其是考虑到我花在这门课上的功夫实在是不少,几乎是英语的两倍,堪堪与专业课持平,事后就更觉浪费。我的经验就是做1000题找感觉,看网课捋捋线。起码做两遍吧……你看我就是没做完两遍才得了这么低的分。
英语:
84分。这个分数大家也知道意味着什么……所以我的经验适用性并不普遍。不过还是要说一下,其实很简单,经验是:扇贝网的手机应用(或者电脑上的网页版)和真题,以及一点点做题技巧。所谓“技巧”,是从新东方王晟老师那里学来的,我个人只用在新题型上。
扇贝解决的是单词、阅读语感和部分词组的问题,特别是单词。我现在已经连续在扇贝网打卡接近九百天了,是一种习惯。当然这并不是说你一定也要连续打卡和我这么多天一样,因为其实我也常偷懒,大概一年多以前我的单词量到达10000后基本就没再耗费太多时间。推荐的组合是:扇贝单词+扇贝新闻,投个保险计划,认真做完。
真题这方面就直接得多了。没有真题是不行的,假如不做真题,我背再久单词也不能保证自己分数很高。真题的客观题部分,就好像女朋友的言行要你猜(装作有女朋友的样子),你不吃两次苦头完全不知道她想表达什么、想要做什么,但是明白了路数,就会成为非常舒心的小默契,理解起来会很流。
咦,我刚才说了女朋友?那妹子们怎么办呢……算了你们努力感受一下好了。
然后是专业课——
文学基础:
众所周知,南开的文学考综合,但是不考大综合,我们一般只需要在古代文学(以及关系密切的文献学和古代文学批评)、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外国文学这四门里选三门复习就可以了。就南开现当代的考研人来说,因为题目可以选做的现实,基本上大家会选择古代文学以外的那三门。
不过我要补充一点,就是文学理论这门课,看童庆炳的那本红皮书是绝对不够的,尽管它确实非常好背并且背完了就可以预期能拿到70%的文学理论题的分。说到“不够”,比如今年文学基础的名词解释劈头考了个“互文性”,这个词就是明显属于文学理论但是童的书中我没发现的。当然,文学理论这东西,几座大山绕不过去,我们其实也见过这个词的另一个说法——“文本间性”,这是童书中提到哈贝马斯对于文本中的对话性结构的说法时提到的概念。我复习文学理论的时候看到“文本间性”这个词,有点懵,随手查了查,知道了它也叫“互文性”,但是具体如何阐释我也没主意,所以这道名词解释我也没做。
要言之,童的书是基础,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本书其实知识点整理起来没几页厚度,我这么懒的人也在一个月里完全背下来了全部知识点。当你发现一项任务太过简单时就不应该抱有侥幸心态,要找几本其他的主流文学理论教材补充背诵。
朱维之先生主编的南开版外国文学史欧美卷脉络乃至评说方式还是非常清晰的,背吧。
还是忍不住想说说古代文学部分。南开古代文学挺厉害的,这大家都知道,所以对古代文学有一定了解肯定在做文学基础时是有优势的。当然这要看大家的精力够不够,不够就算了。我个人比较欣赏古代文学,也觉得古代文学其实算是拉了我一把让我文学基础能到接近130分。(欣赏为什么不考古代?因为我去年就是考的古代结果发现战线太长太恐怖崩溃了呀……还有就是我觉得古代文学用来欣赏非常棒,但是研究现当代文学才是真正考验身处时代之中的人的标准,“现代性”三个字,写满先辈们思考的痛苦,但是这痛苦是如此迷人。)现当代放到下一项说。
现当代文学:
我的复习方法可以说和绝大多数人不同吧——我复习现当代的第一轮是靠看公开课。并且我看的主要是吉林大学的公开课……并不是我故意标新立异,只是因为南开的现代文学公开课那时候还没上线。2015年11月南开大学的现代文学公开课才上线,而那时候我已经开始二轮复习了,只能把南开的公开课PPT看一遍(这可比看视频快多了),把随课程带的思考题、测试卷做一遍,查遗补缺算作第二轮。结果还算可以,现当代初试118分。
就我的感觉而言,吉大的现当代文学公开课质量还是相当高的:不管是授课质量还是录像质量都很高。大家如果时间充裕,可以把创造社诸作家、三十年代诗歌的相关课程细细看一遍,一定会很有收获。没时间的话,也可以把随课程带的PPT看明白。但是吉大的这门课精华还是在课堂实录这方面,有时候老师讲得好到我热泪盈眶,更不用说时常就有的茅塞顿开想拍大腿的感觉了。
南开的考研题基本年年都有诗歌赏析。所谓赏析,无非文本细读,是新批评派开创的研究方法,最适合用于分析诗歌;南开前几年甚至直露地要求用细读法分析某诗,这两年含蓄一些,只说赏析,其实还是要求细读。吉大对于现代诗的细读,就本科课程的水平而言,可以称得上卓越了,所以就算是为了诗歌鉴赏的几十分,也应该看看什么是真正的细读,什么是真正的诗歌赏析——否则就会始终停留在联系时代背景和作家身世这种非常外围的方法介入诗歌分析的层次,显得文学底子太薄。
不要觉得和考研院校不是一所学校的资料就没有价值(我会告诉你南开历年的诗歌分析题已经出现了三次吉大公开课重点分析的诗歌文本?这是变相押题啊,同志们!),我之前在论坛上看到有人说南开的教材某个说法和自己的认识相抵触,自己也不准备放下保卫真理的重任,所以不考南开了。其实知识从来因深度和广博让人着迷,而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样多一个字少一个字都是谬误。更何况,吉大的现当代文学确实很厉害啊。
吉大的课程,我总共做了八万多字的课堂笔记,在记笔记的过程中更收获了很多方法。所以出分后,我很感激吉大的老师们。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最奇妙的相遇了。
列书单啦!
外语政治,能把真题搞来开做,不管什么猛撸两遍以上。比如英语,我用的就是张剑的黄皮书解析,做了一半了扇贝小组里有人和我说范猛的不错,我也没换。公共课的问题从来不是资源不够靠谱,而是执行力都花在了像松鼠一样收集材料而不是用手头的材料苦练野球拳。
专业课书单之文学基础:
1.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朱维之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对应外国文学部分。朱维之主编的的这本外国文学不错,我用的就是这套。本科时候学校用的是郑克鲁的红皮儿书,我逃课太多,也没翻过几页,没什么比较的资格,但是现在确确实实这本书也在逐渐取代郑克鲁的教材。但是究其本质,大家自己用得习惯就好,毕竟中国人关注外国文学殊途同归,本科教材为了普及,主要就那么些事。
2.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对应文学理论部分。童庆炳的红皮《文学理论教程》一定要有一定要背,版本无所谓,因为只要是红皮其实都差不多。尽管使用它的方法各人不同,但是除了表示服膺马主义的那几章之外的知识点和课后题一定要滚瓜烂熟还是必要的。另外,进行作家或者作品品读的时候,蹦出一句理论性的话真的很酷啊,有一种高度抽象的美感。《恋爱的犀牛》里说“……是强权政治民间化的体现,是弱势群体对强势群体的道德化企图”,这种概括力比幼稚的口语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现当代文学:
正题,书就多一些。
1. 《现代中国文学(1898—2008)》(两本),乔以钢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首先,这本南开自己编的现代文学应该要买。但是怎么用就不一定了,因为据说这套书其实并没有太出彩的地方。我没有买,但还是建议大家有精力有金钱的不妨买来看看它的近代文学部分和新世纪文学的部分,因为南开不管初试复试都喜欢在这两部分出题,其他文学史则要么没有近代部分要么没有新世纪部分。另外说一句,南开出题一向十分刁钻,古代文学考版本,现当代文学考某句话的出处和近代文学,这都是大家看了真题就会明白的。这种刁钻当然非常之好,考验基本功,但是要对付起来就肯定不能依靠非南开的教材。
2.《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尽管不是南开的自编教材,但是钱理群老师主编的《现代文学三十年》是绕不过去的,何况事实上南开前几年也确实把这本书列为参考书目之一、并且这本书还一直在进行修订呢?
3.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温儒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配合《三十年》使用的参考书。这里说一下,《三十年》本身作为文学史或许需要不断增删内容,有时或许显得有些让人迷茫,但是这本《学习指导》本身的定位就相对亲切,是一本面向学生的教辅类教材。这本书把《三十年》的知识点整理得很明确,问题收录丰富,问题的解答也比较主流,还附有一些重要的文学批评片段,对考研专业课考试很有帮助。
4.《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严家炎著。我看的是1995年人文社出版的,但是现在似乎长江文艺出版社也出了这本书。
老先生今年八十多了,有幸在网上看到他讲鲁迅的《铸剑》的神采,很是钦佩。这本书记录1949年以前的主要小说流派,出自一人之手,体例清晰、逻辑完备,思路也很统一,持论中正,用来做名词解释和简答还是很不错的……将军岂有意乎?
5.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洪子诚老师的这本文学史是一直以来被广为接受的一本教材,南开也曾把它列为参考书之一。只是后来南开出了自己的现当代文学史,就把参考教材换成了自家的书——但是这两年又基本不公布文学史参考教材,所以我觉得用起来毫无问题。我也是用的这本。
6.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最主要的特点是体例鲜明:前言概述整个二十世纪后半叶的文学进程,之后的主体部分每章为一个主题,每章四节,第一节概说一种风格后的三节分别讲述三部作品。大概这也是一种结构美吧。这本书的特点就是文本解读比较深入,论赞色彩深厚,读起来有一种当代文学《史记》的酣畅感,比之洪子诚老师的当代文学史的温良开放、轻易不做定论,别有风味。但是这本书收入的文本有些并非主流文学史关注的,可以对照程本选择性放弃。
另外说一下,之所以列以上这两本当代文学史,而且都是非南开的,主要是因为南开大学非常喜欢在初试和复试让人比较一下两本主流当代文学史,这时候就用得上了。另外,作为合格的学习者,至少熟悉两本不同的文学史也是基本的素养。
7. 《问题与方法——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讲稿》,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正如名字显示的那样,这本书是洪子诚老师在北大讲课的讲稿整理本,很真实,很珍贵。这本书的内容就是洪老师上课时候说的话,读来亲切,是他治学风格的一个典型例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质疑、态度温和包容,我很细致地看了一遍。对单纯备考而言,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展示一些文学史经典论断的不同侧面,供人比对思考;但是这本书的意义绝不只是备考,某瓣上有读者就说,“看到最后一节差点哭了”,一本文学史类专著能获得这样的评价,好看程度可以想象。
8. 《中国现代小说史》,夏志清著,有复旦大学出版社的版本和香港中文学大学出版社的版本,前者有删减但是未必差,后者更接近原貌但是未必就是定论。
研究现代文学,没读过夏志清怎么行呢?夏的小说史初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很多观点或可商榷,但是这本书对张爱玲、钱钟书的重新发现实在是有头功。并且,这本书比较注意文本,这在小说史中是很难得的。
9. 《现代性的追求》,李欧梵著,三联书店出版。
李欧梵是夏志清的学生,这本书也是非常著名的学术专著,主要考察从晚清以来文学对于现代化的追求与书写,截止至抗战完成。前面说到我没看过南开的文学史,但是这本书很好地填补了一部分我在近代文学史上的认识空白。除了近代文学的部分,这本书里面也重点论述了鲁迅、革命文学和新感觉派等作家作品,值得参考。
10. 《现代小说十讲》,王德威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王德威也是夏志清的高足……这本书的结构我没看明白,但是论述了颇多主流作家的创作,语言很好,可以在答题时借用。另外,这书还涉及到了港台文学,写得还不错,比我看过的大陆文学史写港台的要优质,而南开前几年也不知道为什么考过港台文学的相关知识。
11. 《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乔以钢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怎么能把这个落下……罪过罪过。很诚恳地跟大家说一句,文本极其重要,作品能多读就多读。这套作品选的好处前人已经说了我不多讲。我只是再次重复一下,作品很重要。我二轮展开的时候已经十月份,可还是拼了老命把两本书啃了个从头到尾。现在就开始着手复习的同学,你们更没理由不多看看作品。
还有很多人比较专注的就是辅导班的问题,我觉得辅导班报名因人而异,有条件的可以选择报一个学习氛围好的辅导班。我当时报名了新祥旭的经济学考研集训营,参加集训的都是考各个名校经济学的学生,当时我们公共课都是大班授课,氛围十分好,专业课给我安排了一个经济学的研究生进行一对一辅导,老师十分负责。最后从结果来看,辅导班的效果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