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2014年4月3日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那一天,对于我而言,算是一个新的起点,因为那天宣告了我苦苦坚守三年的正式结束,半年以后我将开始新的生活。
这三年,对于我而言,是一个涅槃。不敢说我已经重生,但至少1095天的苦熬改变了我太多太多,形体上的,精神上的,方方面面。现在翻看以前的说说和微博,都会觉得非常可笑。自己常常嘲笑别人幼齿,可是曾经的自己其实更加不堪。但没有以前的茫茫无知和彻骨伤痛又怎么会有今日的转变?受伤和打击其实是使人成长最好的方法,不管这三年带给我怎样的折磨,到头来我还是得感谢这段永生难忘的时光,它教会了我太多太多。
其实结果刚出来的时候就想写一篇长文做个回顾与总结,但那时候整天被喜悦感所包围,写出来的东西或许很正面很阳光很励志,但却没有办法真正静下心来好好审视自己,无法深层次的反思与体悟,不免流于肤浅和空洞,于是一拖再拖,直到现在。而此刻,我在家里,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内心平静,终于,是时候好好回想这三年了。
我常常会想,这三年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是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人大民商吗?以前确实有过鲤鱼跃龙门的想法,觉得从一个本科这么挫的学校能考进中国大陆最好的法学院里最好的专业学习,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这对于初拾雄心的菜鸟来说,确实无可厚非。后来第一次失败,准备第二次的时候,看着别人读研的读研,工作的工作,都过得挺好,就想着也许并不一定非人大民商不可,慢慢的,考上仅仅变成了了却未竟的心愿而已;再后来,二战又败,极度痛苦之下慢慢发现考上并不意味着前程似锦,依旧面对着重重难关;再到今年,终于如愿以偿,才发现这所谓的成功来得太艰辛,它早已不能触动我的心灵,再也没有了以前那种欣喜若狂的感觉。我开始质疑自己,苦苦坚持这三年真的值得吗?
这两个月当中,我常常有意无意地否定自己的努力,我常常会想,考上了又能怎么样,自己真的适合学术吗?到时候还不是要一样面对工作?尽管我不是为了逃避就业而考研。再者名校毕业而前景堪忧的又何其多?这些困扰像大石一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而正是在这个时候,我开始尝试打破之前那种全封闭的状态,我试着和久未联系的朋友和同学聊天,而在聊天过程中,我发现我整个人的思维方式,讲话风格,全都变了,于是我才明白,其实最大的收获就在于心性的磨练与心态的改变,我开始变得正常,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神经兮兮,躁动,易怒,我变得内敛,隐忍,低调,我想这就是这三年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这是一个只看重结果而忽略过程的年代,但作为当事人,某种程度上过程其实更为重要,过程之中包含着全部的功过得失,而这些功过得失恰恰是重新站起或继续前进的基石。
很多事情真的不是自信就可以办得成的,虽然我从未丧失自信。客观的说,当初选择人大民商这件事,真的是个反面教材,仅仅是因为自己平时民法学的“还行”,加上从某些渠道肤浅的了解到人大法学院是最牛的法学院,民商法又是其中最牛的专业,一个宏伟壮丽的人大民商梦便迅速地形成了,完全没有去了解人大法学考研的特点,复习方式。只是想当然两眼一抹黑地复习,结果可想而知;但从主观上来讲,我从未后悔当初的选择,因为我性格本就如此,读书就要上最好的学校,学最好的专业,高考已经错过了一次,考研绝不会重蹈覆辙。其实那个时候初试成绩一出来就知道自己基本没戏了,刚过线几分,基本就是陪考的份了。但自己仍然幻想着复试逆袭一把,抱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进入了复试考场,初试的低分造成了巨大的阴影,复试要想成功是个巨大的挑战,很显然,那时的我还远不能胜任。于是,第一次落败了。知道了最终结果以后,我大病了一场,那时走在路上感觉整个人都要飘起来了,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精神萎靡。时隔多年,我终于再次尝到了失败是什么滋味。这种状态持续了三个月,直到六月底大家都走光了才恢复过来。期间没去弄调剂,也不想去调剂。因为我失败的主因是方法不对,并非无能,强烈的不甘心促使我很快便决定再来一次。很快,我就在研究生院找到了住处,也不是很贵。于是,在大家各自去工作或者享受漫长的暑假之时,我一个人呆在原来的学校,开始了为期半年多的二战复习。
二战时的状态是最好的,一战时对难度预计不足,觉得很简单,所以每天都过的很散漫。二战要想成功,就必须像对待杀父仇人那样对待初试,于是那时候卯足了劲,每天去图书馆抢位子,晚上总是最后一个走,并且完全换了一套复习方法,每天都充满激情,一心想着怎样逆袭,完全不知不觉半年就过去了,半年下来,成效卓著,信心满满。而那年的卷子也确实比较简单,最后初试分数下来,还算可以,一看就心满意足。然而,或许是性格缺陷使然,又或许是冥冥中的定数,我太容易骄傲了,居然天真的以为这样就可以稳上了。所谓骄兵必败,果然我复试英语笔试没过,又一年蹉跎浪费了。人总是失去了以后才知道后悔与珍惜,然而那时候我的悔恨已经半点用都没有了。
二战失败带给我极大的打击,我一度陷入极度痛苦之中,谁都不想搭理,一句话也不想说,常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一动也不动。那种从山顶瞬间跌落谷底的感觉,使我整个人陷入了近乎行尸走肉的状态,一天下来我都不记得自己干了什么。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时在图书馆前的湖边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情形。我后悔莫及,可是一切都晚了。我在想,煮熟的鸭子都能飞了,为什么我会有这么大的性格缺陷?极度的不甘使我萌生了三战的念头,可是家里极力反对,父母觉得两次都考不上那说明人大与我无缘,普通人要求别那么高,能有个学上就不错了。况且年年情况不同,来年形势未必就更好,一年一年考下去人也会老。父母一片好心,我也只能从命。于是家里通过“关系”辗转把我弄去西部某高校参加复试,很顺利,录取。但那里给我的印象太差了,尤其是考试前十分钟做考场的教室都还在上课。我当时就想,我来到这里究竟是为了什么?在这里我能够学到什么?想了很久都没想出个所以然。虽然我可以通过关系找到“好”的出路,但这要完全看别人脸色,生杀予夺全凭他人,别人一个脸色一句话就可以决定我的一切,我不喜欢这种感觉。打铁还需自身硬,人脉固然极其重要,但如果自己没有真材实料,相信没有人敢帮我,别人会觉得我是扶不起的阿斗。于是我下定决心,录取了也决不去,不管那边怎么催我,我千方百计找各种理由不调档,最后那边也只能不了了之。
2013年10月,我又报名了。报名之前,父母跟我说,既然民商那么难考,那就换一个专业,只要是人大毕业出来的都不错,我所要做的就是考上,什么专业好考就报什么。也许父母是对的,经历过太多风雨,看问题远比我看得深,看得透。但当时我想,我已经是第三年考了,已经失去了很多,如果再随便考个专业,跟别人的差距会更大,并且我二战主要败于复试太过懈怠,并非实力不济。于是我虽然嘴上答应父母,但暗地里还是报了民商,破釜沉舟,只此一回。所谓熟能生巧,如果多次重复做一件事情,越往后自然越是娴熟。三战于我而言,最大的挑战不是所谓复习的方法,而是我能不能像二战那样以最好的状态去准备。遗憾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我真的累了,再也无法回到二战时那种满血状态,就好像不得不去做一件事一样,如果不坚持下去就没有别的出路了,那段时间脑海里经常会想起父亲那句话,家里给你找关系你不要,你硬要逞自己的本事,那就只能靠你自己了,不会有人再帮你了。是啊,我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只能每天起早摸黑复习。那时候看到别人有说有笑进出图书馆,常常会觉得很羡慕,如果我不要求那么高,现在是不是也会跟他们一样呢,我又何苦这样为难自己呢?但很快,脑海里又有一个声音在大声呵斥我自己,如果那么容易屈服,那还是我自己吗?如果面对一点点困难就畏畏缩缩,一味求安逸,那这辈子还能做成什么事呢?慢慢的,后者占了上风,我不再把三战视为毫无意义的错误重复,而是绝无仅有的一次自我救赎,我要向对待杀父仇人一样对待曾经的我,战胜自己,我就能成功。每当心烦意燥,我就看《爱情公寓》,用笑料来缓解情绪。终于我的情绪平复下来了,接下来的复习自然也就比较顺利,当时的状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那就是古井无波,心里什么也不想,每天就是单调的复习这一件事。或许因为伤得太彻底,这半年,我换了手机号码,除了父母谁也没告诉。我再也没有上过Q,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明明没什么想说的却还是在空间里发几句谁也看不懂的无病呻吟。很快,又一年的初试到了,题目很难,堪称历年之最,但最后下来专业课分数还是和去年差不多。初试完后休息了几天,就又开始准备复试,这是我上大学以来第一次最后一个走又第一个来学校,机会只有一次,我再也不能重复去年的错误了。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了复试,虽然复试时状态不是很好,但总分已经足够录取,终于,三年苦熬,媳妇熬成婆了。
这就是我这三年走过的路,几乎没有哪怕一寸是平坦的。在很多人眼里我是自作自受,如果换一个学校,我可能都快研究生毕业了,都可能找到很心仪的工作了。是啊,如果。但哪有那么多如果,因为我是我,所以注定了那些如果不会发生。三年问心求索,我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把自己看的那么透彻,到现在才明白,原来从小时候一直说的战胜自己是那么的难。新版《射雕》里有一个情节:完颜洪烈率领一队残兵杀回上京解围,他们站在城外的一座矮山上,坐在担架上的欧阳克问道,王爷,你知道你面对的是什么吗,你战胜得了那么多蒙古兵吗?可完颜洪烈说,不对,本王要战胜的是自己,是恐惧,战胜恐惧,我们就能赢!话音刚落,整队人齐刷刷地转身面向蒙古兵,步履整齐的走向敌军,并最终解了上京之围。现实中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失败,很多源于对自己不够狠,不去狠狠逼迫自己,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能有多大。如果能够战胜自己的恐惧,懒惰,懦弱,又有多少失败是可以避免的?我的确不是一个很优秀的人,可我很庆幸自己还保有战胜自己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依然有可能随时会失去,所以我只能时刻提醒自己,千万要牢记这三年受过的苦,遭过的罪,而不是每次都来个知耻而后勇。
这三年,我失去了太多,别人或许都快研究生毕业了,或许都工作好几年了,或许都为人父母了,而我还在为了上学这件事情拼命挣扎。但世界上哪有什么事情是完美的,想要得到必须付出,必须舍得放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而选择走哪条路,怎样走下去,很多时候别人并不能帮上什么忙,到头来还是要靠自己,所以,也无需以别人为蓝本和标杆,更没必要亦步亦趋。可能在我们羡慕别人腰缠万贯,穿金戴银的时候,别人也在羡慕我们的平淡生活,自由自在。只要认定了,那就一直走下去,对与不对,好与不好,没有绝对的天堑鸿沟,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留有遗憾,如果最后得到的是自己不想要的,那还不如不要。
突然想到《遮天》里的一段话,有的人年少时一飞冲天,但却就此止步,有的人则大器晚成,后劲十足。纵观古今圣贤,后者占大多数,内蕴无穷潜力者,有时需用一生去发掘。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一座价值无可估量的宝藏,而这座宝藏能不能发掘,能发掘多少,则在于自己的态度和认识。于我而言,我是自己的敌人,也是自己的朋友。作为自己的敌人,我要发现自己的弱点;作为自己的朋友,我要保持自己的优点。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是羡慕别人如何的成功,如何的有名气,如何的有钱,却又不愿意去想想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到底在哪,于是差距越来越大。
人生,归根到底,就是和自己的一场斗争,斗争的结果都是同归于尽,但过程却因人而异。如果一直对自己妥协,总是输给自己,那么人生道路就晦暗无光,充满萧索的气息;如果一直对自己说不,敢于挑战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那么人生道路就光辉灿烂,充满生机。就我个人而言,以前的我是前者,现在我正在努力做后者,我被以前的自己弄得伤痕累累,痛彻骨髓,所以我只能做后者,并且我相信最终我一定是后者。
不知不觉,啰啰嗦嗦写了这多,这篇长文,只是写给我自己,并非什么经验之谈,所以也就没有那么多顾忌,自己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以后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与冲动写这么一大段了,就以此文向曾经的自己做个告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