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个人情况: 河南某末流211机械工程专业,高中数学基础较好,考研数学基础一般,
英语相对比较low(太久未学,高考英语124)
考研前:英语六级未过
2. 备考时间:2021.3-考研 科目:数学一 英语一 机械原理 政治
3. 备考经验:择校很重要,选择大于努力不是说一定要选有手就能上的学校(很多人这样想导致今年像重大等往年招不满的学校今年直接爆炸,而像华科,东南专硕等生源很好的院校分数线大跌)。初始择校可选三个学校作为自己的首考院校,第一所是冲的,于我而言则是中流985(自己没有考C9的野心),第二个则是自己感觉努力一下就能上的学校,我当初选择了像厦大等机械专业实力不强的985院校(即能圆了985梦,又能有学上),第三档次就是所谓的有手就能上的院校给自己留作保底,当初我选择了本校。择校时最好选的几所院校考的专业课差不多,方便后期调整,像我就是前期想考华南理工,七月末时想冲下东南大学,最后专业课不一样,导致考验后期专业课时间不够用,考研时专业课考的就不是很理想(东南机械专业课相对较难)。
接下来讲下将至一年考研时间的大致规划,可分为前期(暑假前)、中期(暑假)、后期(9-11月)、查漏补缺时期(12月)。这样分的原因就是把12月给空出来留作应急用,可以给自己不擅长的学科多分点时间,又可防止12月份可能会有考试,实习等占用太多时间(鄙人当初就是这样)。
数学:
我当初是从3月份开始学习数学,因大学的基础忘得差不多了,就从汤家凤基础班开始的搭配汤家凤1800的入门习题,老汤讲课确实蛮基础的,所以做基础题的时候也就很顺,差不多到四月的时候学完了汤家凤的基础课,1800题做完了入门习题和部分基础题,汤家凤讲义上的题也做了一部分。四月份开始学线代,听得李永乐基础班,行列式矩阵还行,听到线性表出那一章时发现对我并不基础,果断放弃,然后从同济课本开始学,听得李永乐零基础课程,搭配课本课后习题,虽然啃课本啃得很煎熬,但也为后期线代非常好的基础做了铺垫。具体啥时候把线代课本学完了记不太清了,大致四月中下旬。然后有了一点基础就可以说开始了真正的考研数学学习。为了防止学完概率前面高数忘完啦就没开始学概率论,四月中下旬开始了张宇30讲高数线代的学习,搭配300题以及汤家凤讲义习题做练习,用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到五月中下旬学完了高数线代部分,有一说一,张宇高数线代部分的概念讲解真的称得上Perfect。这时候差不多就快到期末考试了,学数学的时间有限,就每天做点习题以及坐过去的错题防止遗忘。差不多6.20考完期末考试,就开始了数学强化,用书张宇18讲+李永乐辅导讲义。配套习题集660+880题,18讲也就算是一本习题集,数学较好同学建议先自己做再去听视频,基础不好的就听完在做,但要记得及时复习,防止遗忘。如果线性代数学了线代课本+张宇30讲基础篇听李永乐强化我觉得就像在听基础,不过是把一本书东西给串了起来。暑假是考研的黄金时期,尽全力完成数学的强化,概率论我差不多从8月份开始学基础,学完基础立即强化,每天用1-1.5小时时间,每天还能留出给高数和线代的时间,这样到八月份或者九月中旬基本数学强化也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数学真题01-21,一天一至两套,因我是偶数年考试,所以偶数年的卷子我都是限时用答题卡做的。01-15真题我均分差不多130+,16-21的放在了十一月份两三天一套定时做模拟训练,模拟均分120+,考大部分院校这个分就够了。真题做完后进行总结归纳,有的同一个知识点会在多年真题里重复出现。十一月中下旬至考研前基本就是做模拟卷还有做过习题集错题以及真题错题保持做题的手感。
简要概括:推荐用书:30讲(高数线代)部分+18讲高数强化+线代同济课本+李永乐线代讲义+余炳森概率讲义(李林概率讲义)。(高数跟武忠祥老师也可以)(可搭配其他讲义辅导学习,名师讲义上的题普遍比习题集质量高得多)
习题集:以660+880题为主(做太多后期没法复习,这两本吃透已经够了,一定要听劝)+
其他习题集做辅佐(1800入门题,基础题,300题等)
试卷:李林6+8(合工大)(二选一),01-22真题,李永乐6套卷(只做选填,定时做),如果不是冲刺140或者135+,这些足矣!另外后期可以去b站多搜一些简化运算的巧妙算法,像矩阵求逆,求伴随等
个人最终考研数学:选填错一道高数,大题第二道求积分没注意画错了区域,高数最后一道证明题做了一点没时间了,其余都没问题,最终126,东南考生进复试数学平均分112,这个分已经够用了
英语一:
用书:张剑黄皮书+恋恋有词(红宝书)+背单词软件+潘赟九宫格大作文+薛飞小作文
英语基础教好可跳过长难句,我当初是听了一边视频,还记了笔记,不过后来也没看过,所以说听一遍就差不多了,主要就是背单词,一天至少一个小时,考研前至少要把单词从前到后背2-3遍。尽量打卡不要断,我当初是八月份断了两天就再也连不上了,导致后期时常一两天不背单词,虽然平时做真题做的还行,但最后英语考的非常不好,生词太多了。
单词背到3000左右就可以开始做真题阅读部分了,前期错的可能比较多,心态不要受影响,认真研究黄皮书,可搭配唐迟阅读的逻辑去做真题(我当初没,根据个人情况)。具体做的顺序名师一般也会给的有规划,跟着走就可以了。
作文广为流传的是徐江涛,差不多十一月或者在早一点就可以开始看了。当初我看了下徐江涛的作文,看的头皮发麻,不适合我。后来看到了薛非的小作文,发现小作文都是套话,背了几篇觉得确实不错。大作文我首推潘赟九宫格,教你如何去写作文,然后自己就可以总结一个自己的模板,应付考研足矣。考研前夕学过这个大作文后,英语渣渣六级作文靠141。
23考研如果靠985院校,最好六月份把六级过了,不说是复试的加分项至少不减分。
鄙人最后:59(南京地区),放到西安这种地区我觉得能考64左右。
最重要一点:从开始学英语那一刻坚持每天背单词到考研后。个人觉得这样到最后至少能考70分左右,工科考任何院校这个分足够了。
政治:
政治一般早一点八月份开始,最晚九月份开始,马原听徐涛的课,听一章做对应1000题,其余几科听徐涛也行,腿姐的也不错,毕竟最后要学腿姐的keywords做题方法。手机小程序在吃饭或者休息时可以拿来刷几道政治题,既然决定考研,就要全身心投入,争取一站上岸,背诵手册出来以前就是多看精讲精练,1000题争取考研前做两遍。背诵手册出来以后马原后边的部分抓紧开始背(马原的原理押题是不好压中的。所以要全部记忆),这个时候基本不看精简精练了,就是拿着背诵手册看就行了。跟着腿姐的背诵手册讲解,等到肖八出来以后,立马开始做选择,不要怕错的多,因为肖八里面会有考研政治原题,考场下错比考场上错好得多,等到12月份肖四出来以后,选择抓紧做,肖四肖八选择到考研前必须全部记住,同时看腿姐技巧班,押题班。背诵大题一般从12月开始有两种选择.背肖四或者腿姐的押题均可,我当初马原背了腿姐的万能模板,近代史背了腿姐的几大段话,其余基本背的肖四。
最终成绩:70(选择38左右,大题32),南京地带压分不太严重,并且我字体不好,记忆能力不太好(背东西真的慢)主观题能拿32左右我觉得可以了,我考哈尔滨地区同学政治主观题人均40多。工科政治考70分考任意学校也够用了
专业课学习:
越早越好,我当初十二月有半个月实习还有个别科目期末考试,很搞心态,又是七月末换学校,对专业课学习深有感触。
专业课最好五月份就开始,暑假前过课本加习题集练习打基础,不懂就问,专业课这种东西没必要非要自己去钻研,可能别人一句话自己就懂了。暑假时期开始二刷课本搭配课后习题,要求课本上的证明自己能够证,这样才算的上理解,然后可以搭配习题集的知识点总结以及习题集的错题来看,这样过完两三遍课本其实专业课学的就差不多了,当在看课本的时候可能四五天就能看一遍。
课本课后习题一定保证自己吃透,碰到会做。很多院校的考研试题都会出现原题,原题的来源一般也就是课本和往年真题和该院校的期末试题
重中之重:历年真题,反复做反复做,可以按照三个小时去模拟,把真题出现过的知识点弄懂并进行做题方法的总结,很多院校的真题虽然难但都是有套路可循的,早年真题可以做一遍,然后错题做两遍。近5-10年真题一定保证考研前做到自己看到这道题就能做的地步为止。这样到最后你的专业课成绩肯定不会低。对于处于保研边缘暑假开始准备的考生在保证吃透近10年真题的情况下在做早些年真题即可,然后就是重视课本课后习题。关于是否要报班,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建议如果是基础不好、自制力较差且跨考的同学,可以考虑报个新祥旭考研一对一辅导课程,会根据大家自身的情况和需求来制定授课计划,全程跟进学习进度,学起来会比较省时省力,效率会很明显的提高。
用书:课本+1本习题集+真题足矣
【经验贴为新祥旭考研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与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