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考研基本情况
相比于同济大学的王牌专业土木、车辆等,力学应该算是比较好考的一个,近三年考研情况简单列举一下:
2018年 报考60人 录取21人 报录比约为3:1 复试线310
2019年 报考67人 录取14人 报录比约为5:1 复试线315
2020年 报考86人 录取16人 报录比约为5.5:1 复试线315
官方发布的复试线并不是很高,但是擦线考生几乎希望不大,如果想上岸,至少350分+,就现在考研形势来看,400分已经不是什么神话了,所以备考的目标至少也要是上400分。
初试专业课有七、八个供考生自选,但是基本都是选择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这门专业课出两套卷子,一个理论力学、一个材料力学,任选一套作答。今年进复试的考生全部选择的是材料力学,未进复试的就不清楚了。参考书最好是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材料力学,当然也可以用其它的教材,内容几乎是一样的。
二、初试复习经验
有人说,理工科跨考理工科,一定是相关专业才能跨,不易跨度太大。而我完全违反了这个原则。本科学化学的我,在考研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工程力学的任何课程,最后专业课材料力学148分(我目前在新祥旭考研一对一当老师,想跨考基础不好的同学可以来找我)。这至少说明了,化学跨考力学是可能的。
(1)专业课材料力学
以我个人为例,所做的工作主要包括把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所讲的材料力学本科课本全部过了一遍、材料力学题库(200页)做了一遍、真题做了两遍,这些资料真题都可以在考研文库上找到。第一遍抄完题目再做题,抄题目的目的是理解出题思路,实践证明是有效地,第二遍按照三个小时考试时间完成,之后再批改。
备考策略:
7月份之前 知识点至少过一遍
7月-8月 题库至少过一遍
9月-11月 真题至少过两遍(可以参照本人的做题方式)
11月-12月 详细复习自己做错的题目
需要注意的地方,今年材料力学的出题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有至少30分的题目不在考纲上面。第一题的实验题和中间一道交变应力,近20年都没有出过。所以2021年或2022年备考的学弟学妹,对于材料力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复习到位,考纲的参考意义已经不大了。
(2)思想政治理论
政治这门科目基本默认要跟着老师来学,就看跟谁了。徐涛、肖秀荣都是老牌讲师了。
备考策略:
7月8月 强化班过一遍(50分的选择题)
9月10月 冲刺班等等,跟着老师完成就好,记得做题巩固
11月 现在就要开始背诵了,一般会有背诵的笔记出版
12月 传说中的肖四肖八
(3)英语一
我的英语是比较烂的,六级低分飘过,第一次做英语阅读,全错(没听错,全错,一个不剩),最后考了74分。单词+做题思路,单词一定要拿下,就算之前各种英语考试从来没有把单词书背完过,这次一定要坚持住,考研单词书一定要冲着翻烂的目标去翻。一直坚持到考试的前一秒,都不能放手英语单词。
备考策略:
完形填空 最后做,有时间就好好做,没时间就做一部分
阅读 绝对重头戏,掌握做题思路很重要,每天一道两篇阅读,仔细研读
翻译 每天坚持翻译几篇就行
作文 背诵是必须的,脑子里必须要有二十篇滚瓜烂熟的素材,灵活运用
(4)数学一
数学这门课和专业课一样重要,而且知识体系相当庞大,高数、线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上半年要把基础知识好好过一两遍,暑假跟着老师强化,下半年仔细研读真题,重要的是自己实干。
备考策略:
高数:高数绝对是大头,内容多,知识体系大,而且难度大,这门课的复习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理解,而且需要大量的做题。每天20道题不间断最好。
线代:线代的的题型很有特点,知识点一学就会,做题什么都不懂。这个时候,做题的思路非常重要,建议去看看李永乐老师的视频,毕竟是原出题人。
概率论:这么课就相对较简单了,但是难题仍然是有的,每天两道概率论大题,重要的是一定要弄懂。
暑假之前:基础班一定要完成,基础知识扎实。
暑假:强化班是陆续进行,知识归纳,错题总结。建议写个错题本。
暑假之后:这个时候就需要上真题了,每天一套有点多,而且没那么多时间订正,建议两天一套,好好理解出题思路。
三、复试准备经验
进入复试绝对是就差临门一脚了。2020年破天荒的实行了网络复试,复试内容相应的进行了改变。个人经验而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能力,复试看的是有没有特殊的想法和科研的能力。知识占一部分。像市场上的复试辅导基本上用处不大,不要跟复试老师玩套路,我们在他们面前就是个天线娃娃。
力学专业的复试基本不会出现高分被刷的现象,(兰大某专业前五名全部被刷,400分+考生被刷的也不少,但也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初试高分很重要)。这个专业的一般会有20个人进复试,刷掉三分之一,复试占比不大,不会超过百分之五十。
总而言之,初试高分很重要,复试一定要自信,展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才能赢得老师的青睐。
(本文来源新祥旭考研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