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系概况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有着光荣的历史传统。1920年,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面世。新中国成立后,胡曲园、周谷城、周予同、张明养等教授兼任政治课教授。改革开放后,建立了直属学校的马列主义教研室,后更名为“社会科学基础部”。2014年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目前,我院是全国首批重点马院,是上海市首批示范马院,是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与复旦大学共建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入选上海高峰学科。
二、专业介绍
(一)学科与专业概括
党的建设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共产党党建发展历史、理论成果以及实践状况,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需要的人才。本专业培养的人才毕业去向主要是教育科研机构、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教育科研、党政管理、基层党建、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本专业具体研究方向见招生目录。
学制一般为三年,最多延期两年。修满规定课程的学分,完成必修环节,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和有关程序,满足发表相关论文的规定,可授予硕士学位。
(二)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专业基础扎实。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熟练掌握和运用本专业的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学术品质;关注国内外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形成一定的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2.知识面广和适应面宽。既注意本学科的规范和边界,同时也注意多学科的融合。除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外,注重多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方法论的借鉴。
3.学术创新思维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注重挖掘新资料的能力,提倡独立思想和勇于创新的学术精神。
4.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党的建设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除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外,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相应的管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
(三)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学习期间能根据所学专业基础知识,进行一般性问题的研究。在对问题的研究过程中,表现为掌握学术研究的方法、规范和基本能力,经过教师指导后的论文可达到在一般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水平。在学习期间要有一篇以上的习作公开发表。具体表现:
1.有能力查阅、辨析和分析文献资料,并能在研究中正确运用这些资料。
2.在学习和研究问题中,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3.能在教师帮助下,独立完成某一课题的研究(包括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确立论文题目,并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形成大体框架。
(2)经过修改,可以形成结构比较合理的论文写作提纲。
(3)有正确表述和论证自己观点的能力。在论文的写作中能做到语言通畅,思路清晰,有逻辑性。
4.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并通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
(四)其他
要求毕业生遵守学术规范,维护学术诚信。
三、考试科目
0305Z1(学术学位)★党的建设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新时代党的建设与实践研究
02(全日制)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研究
03(全日制)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研究
04(全日制)党的建设史与海外中共学研究
05(全日制)基层党建理论与实践研究
06(全日制)中外政党与政党治理比较研究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42德语
③7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④892党的建设学说与政党政治原理
加试科目
复试科目:①001001社会科学综合知识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001001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②001002道德与法律基础
备注:1.本专业2020年计划招生6人,其中拟招收推免生3人,统招3人。
2.学制3年。
3.学费最高不超过8,000元/每生每学年
四、参考书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毛泽东思想基本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8年版。
《中国马克思主义概论》,肖巍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五、复试线
2020年:55/90/330
2019年:55/90/330
六、招生录取
2020年复试人数3人,复试初试最低分334.
2019年复试人数4人,录取7人(含3名调剂),录取初试最低分335.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新祥旭上海考研”,其他相关资讯可以前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