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系概况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有着光荣的历史传统。1920年,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面世。新中国成立后,胡曲园、周谷城、周予同、张明养等教授兼任政治课教授。改革开放后,建立了直属学校的马列主义教研室,后更名为“社会科学基础部”。2014年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目前,我院是全国首批重点马院,是上海市首批示范马院,是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与复旦大学共建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入选上海高峰学科。
二、专业介绍
(一)学科与专业概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属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该学科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本专业具体研究方向见招生目录。
学制一般为三年,最多延期两年。修满规定课程的学分,完成必修环节,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和有关程序,满足发表相关论文的规定,可授予硕士学位。
(二)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要求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具体包括:
1.政治素质。要求毕业生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和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当代中国问题;能够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作贡献。
2.业务素质。要求毕业生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熟练掌握外语;适应党政机关、教育科研、企事业等单位的决策调研、宣传教育、行政管理、思想政治以及教学、科研工作。
3.道德素质。要求毕业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把思想道德和人格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本专业针对学生所面临的大环境和个体差异,有计划地进行思想教育方式的探索与创新,培养健全人格。
(三)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本专业要求毕业生扎实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相关理论对当代中国问题进行研究。具体包括:
1.阅读文献的能力。要求毕业生能够就特定主题进行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文献搜索,能够具有批判性地阅读和整理所搜集文献,并作出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独立评价。
2.理论把握的能力。要求毕业生能够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同时注重跨学科和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关注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前沿和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能够较准确地识别和运用针对特定问题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和前沿理论。
3.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毕业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关注现实,能够识别对当代中国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现实课题,能够通过实践、考察和调研,结合所学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四)其他
要求毕业生遵守学术规范,维护学术诚信。
三、考试科目
030503(学术学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02(全日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03(全日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研究
04(全日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考试科目
01、02、03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42德语
③7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④80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概论
04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42德语
③7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④897政治经济学原理
加试科目
复试科目:①001001社会科学综合知识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001001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②001002道德与法律基础
备注:1.本专业2020年计划招生13人,其中拟招收推免生6人,统招7人,另外04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项目,拟招收2人。
2.学制3年。
3.学费最高不超过8,000元/每生每学年
四、参考书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毛泽东思想基本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8年版。
《中国马克思主义概论》,肖巍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五、复试线
2020年:55/90/330
2019年:55/90/330
六、招生录取
2020年复试人数20人(含1名士兵计划、1名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定向培养研究生计划),复试初试最低分332.
2019年复试人数4人,录取6人(含2名调剂),录取初试最低分331.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新祥旭上海考研”,其他相关资讯可以前往查看)